“不知陛下是否同意我这样的安排?”此事要最终实施, 还是必须同他进行商议。
元赫一字不落地听完她的话, 觉得可行,赞赏道:“不错, 甚好。你这几日传信给孟秋, 让他快些动手, 朕之前也安插了一些人在大越,可前去与他接应。”
“诺!”
元赫见她不愿多说半句,自找话题,“朕会调一万新兵精锐过来,若是大越那边有异动,这些新兵可供你差遣。”
“臣多谢陛下。”
“阿宁暂时守好豫州与云州就行,同州这边有赵彻,朕来解决。”元赫自从上次的事过后,再也不放心宋宁一个人去面对赵彻。
赵彻那人太过危险,西路这边,还是让他来攻。
“陛下,若是无事,臣就先告退了,臣还有许多军务要处理。”
她话音冷冷,垂眸朝元赫道。
元赫欲言又止,话都堵在嗓子眼。
“好。”他没有继续再强留她。
看来一时半会,要让她回心转意,并没有那么容易,他身为九五之尊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一个好法子。
三日后,营州城内,突发瘟疫,一亭长带着一村的男子冲入公堂,杀了当地的县长,声势逐渐浩大,起义军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
每到一处,就有新的流民加入,起义军的规模愈来愈大。
并州的怀王赵启坐不住了,急调了一万精兵去镇压,没想到却无功而返。
于此同时,元赫率军与赵彻在同州城开始首次正面交锋。
第一日,两人皆是按兵不动,就等着对方率先出击。但是二人皆不上勾,首日无事发生。
天子营帐内
“陛下,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主动出击?”江鸿摸不清元赫的想法,询问道。
“待朕再好好想想,赵彻定是做足了准备,等着我们上钩,此次出兵,必须一举拿下同州,绝不能失手。”
元赫视线一直停留在沙盘上,来回扫视,凝神想着该如何利用地形将越兵一网打尽。
蓦然,他想到一个好法子。
“有了,就借助天气,这几日天气恶劣,函谷关附近是九峰山,地形险恶,这几日雾气重,若能将赵彻引入这林中,攻下同州便轻而易举。”
白光敬有些担忧:“陛下,越太子可不是怀王,郡主就是用声东击西之计攻下云州,越太子相必不会轻易就中了此计。”
元赫冷笑几声,随后缓缓道:“不,他是不似赵启那般轻敌,但若是朕为饵,他便有七成的概率会上钩。”
“陛下是说--”江鸿明白了元赫话里的意思,脸色惊变,“陛下,不可啊,那九峰山中狼群极多,何况这几日天气如此恶劣,万一陛下出事,那臣该怎么向太皇太后交代!”
“陛下,您是万金之躯,此等事还是臣来吧。”
“是啊,陛下!”
营帐内好几名将军都不想元赫只身犯险。
"不,赵彻那人疑心非常重,若不如此,怕是不会相信。尔等不用劝朕,朕已有决断。”
众人拗不过天子,也不敢反抗其命令,只能应下。
翌日,赵彻还是按兵不动,他正在纳闷元赫为何不主动出击时,元赫身子有恙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
他接过信条一看,有些不敢置信地盯着暗线,反复确认清楚:“你说得可是真?”
“千真万确,暗线来报,大周陛下这几日不知为何,频繁宣大夫入营诊治。这几日,他身边两位将军同样神色沉重,练兵巡逻的时间大大减少。
赵彻半信半疑,来回踱步。他一手培养的暗线他信得过,何况不止一位暗线来报,多位暗线反映的情况都一样。
“来人,传令下去,明日出兵,围攻函谷关。”
这几日宋宁身子有些不适,想着回青州休息几日。走到半路,却收到江鸿的来信, 打开一看,信中的内容让她霎时脑袋一空,就要往地上栽去。
“二姐!”一旁的宋坤眼疾手快地扶住她,才不至于坠下马。
她扶额,拉紧缰绳,用力狠拍自己脸颊,拼命地想让自己清醒些。
拿起信又仔细读了一遍。
“真是疯子一个,真是不要命了。这人怎么老不按常理出牌,要是有一日真回不来,我才不帮他收尸。”她气得将那信条撕为两半。
“坤儿?”
“在,二姐,出何事了,怎如此惊慌?”
“回去,马上回去,陛下铁了心一定要攻下同州,你马上去甘州向洛王借一万精兵,绕道进入九烽山,前来支援。”
"诺!"
二人不敢耽误,向着两个不同方向奔去。
乌云滚滚,风声呼啸,黄沙席卷着大地。
同州城门前
厮杀声震天。
“杀。”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