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沈菀把姜不弃拎出来,“叫申屠叔叔。”
姜不弃朗声道:“申屠叔叔好!”
申屠祁盯着他,又盯着沈菀,母子俩都是一样圆溜溜的大眼睛,笑起来的时候,又弯成了月牙儿。
申屠祁倒吸一口冷气,“他是你儿子?”
申屠祁感慨万千,当年他同沈菀一起流浪至北关,那时候她还无家可归,而他亦是背负着全族的性命。如今回首,原来不知不觉已过经年。
心里有什么东西悄然放下,申屠祁蹲下身来,英俊的面容挂着明媚朗烈的笑。
“你既喊我一声叔叔,我总得给你个见面礼。”他将颈上的兽牙项链取下来,挂在姜不弃脖子上,“别看此物可怕,其声宏大,能震喝百兽。”
姜不弃的小肉手捧着那兽牙,丝毫没有害怕之意,反而喜欢得不得了。
“谢谢申屠叔叔!”
申屠祁又看向宿修,在身上摸了老半天,摸出了一把匕首,递给他。
“七七年纪小,拿兽牙当个玩具就够了。这匕首送你,但也要小心别伤到自己了。”
宿修没想到自己也有礼物,有些受宠若惊,小声地向他道谢。
申屠祁本想请他们前往霍阳族一聚,但卫辞他们行程吃紧,无法前往,申屠祁便也只能作罢。
翌日一早,他一路送他们出了大明山,北关近在咫尺。
“就送到这里吧。”沈菀道,“你回去后,代我向申屠大哥问好。”
申屠祁眸光微暗,唇角却又勾起了不羁的笑。
“下回来大明山,我带你们去猎兔子!”
“一言为定!”
马车徐徐前行,申屠祁坐在马上,伫立良久不肯离去。
至夕阳西斜,他释然一笑,低吟道:“再会……”
第559章 关外难民
一场雨毫无预兆地落下,塞北荒原苍茫无际,却陆陆续续地多了不少面容疲惫、衣衫褴褛的赶路人。
他们面容深邃,体发茂盛,衣裳多为兽皮所制,拖家带口,还拖带着不少牛羊马匹。
车轮从道上滚过,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辙痕,很快又蓄满了混着泥的雨水。
沈菀挑开了帘子,看着外面艰难赶路的行人,疑惑地问姜弋道:“为何会有这么多难民?”
姜弋赶着马车,避开了前面的牛羊,皱着眉头,道:“这些人像是西北玉林游牧族的,他们一直都生活在玉林一带,我也不知道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这些人一个个风尘仆仆,面如土色,明显是赶了很长时间的路。
可在姜弋的记忆里,游牧族人最恋故土,他们连死都要葬在玉林内,为何会迁徙至此?
雨渐渐大了,连马车前行都有些困难,更何况这些长途跋涉的行人?
好在前方有不少茶棚客栈,暂时给这些人歇脚之处。
卫辞撑着伞,护着沈菀匆匆步入客栈外,抖了抖雨上的水珠,抬眼才见里面已经挤满了人。
卫辞要了几壶热水和点心,店小二忙得脚不沾地,好一会儿才给他们送过来。
姜弋站在窗前,遥望着不远处的塞北关口,高耸的城墙如一道暗沉沉的屏障,隔着茫茫雨幕,无声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地守护着大阙。
“这雨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了。”姜弋道,“北关下这么大的雨,还是比较少见。”
卫辞扫了一眼屋内三三两两挤在一起的难民,“比起这场雨,我想你更应该操心的,是怎么安置这些人。”
这些游牧族人明显都是冲着北关去的,北关不小,但是要一时间接纳这么多人,也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尤其其中若是混着他国的奸细,有意浑水摸鱼,偷窃军报,更会让姜明渊他们惹祸上身。
姜弋面色凝重,“你说得对,明显他们不是第一拨,只怕这几日,北关已经收容了不少人了。”
姜不弃乖巧地坐在沈菀身旁,啃着热乎乎的饼子,同对面缩在角落里的小姑娘对视着。
那小姑娘穿得破破烂烂的,脚上的鞋也破了洞,一双眼睛黑漆漆的,盯着姜不弃手里的饼,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姜不弃拿了个饼,从凳子上溜了下去,朝那小姑娘走过去。
“给你。”他声音清脆,眼眸水灵灵的,泛着天真纯洁的光。
小姑娘盯着那热乎乎的烧肉饼,眼神中透着渴望,正犹豫着要不要伸出手时,旁边一只手快她一步,将那饼夺了过去。
是一个十来岁的胖小子,生得敦实,脸颊都是肥肉,指缝里还藏着污垢,他却一点儿也不在意,两三口将那肉饼吃了,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手指。
姜不弃气坏了,立马质问道:“这饼又不是你给的,你凭什么抢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