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云直上九万里(47)

作者:佛罗伦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王儒场面话一套一套,晋王听得也有些不耐烦。他终归武将出身,还是更习惯武将说话的方式。

赵鸢偷瞄了眼学堂里的情况,十几岁的童生和老叟同席而学,在他们面前的,是个是个比马师兄年纪还大的小老头,他个头甚至不如赵鸢高,可腰板挺得跟竹竿一般板正,这便是致真。

晋王感叹:“这致真先生年轻时是不是当过兵啊?若本王手下的兵油子腰杆也能挺这么直,本王也能少发点火了。”

田早河道:“先生常说,读书人是大邺的脊梁骨,因此他教我们读书写字,姿态一定要正。下官还记得年幼时跟着先生学三字经,姿态不端,先生就叫我头上顶一碗水站着,要是敢砸了碗,或是让水流出来,就赶下官回家。”

赵鸢以为自己读书时挨鞭子就够惨了,没想到田早河比自己更惨。

讲学结束,致真没说下学,学堂无人敢动。

致真从屋中走出来,马师兄连忙给他介绍,“师父,这位是先皇胞弟,晋王殿下!他旁边这位王儒人,是凉州王家当家,凉州学馆新任馆长。”

致真个头不高,看谁都是抬着鼻孔。他鼻孔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凭云身上。

“李先生,久仰大名。”

他无视了身份尊贵的晋王,无视了当地大儒王儒人,无视了自己教出来的肃州刺史田早河,唯独理会了李凭云一人。

赵鸢心道,不愧是李凭云。

晋王为了找回被无视的面子,说道:“不愧是状元郎,天下读书人,不认富贵王权,只认有才德之人,不愧是大邺的脊梁骨。”

王儒人接着道:“三年前李县丞舌战天下儒生,殿试一战成名,今日也叫我们凉州这群土老帽开开眼见。”

致真却不给王儒人面子,直接说:“士人的德行在心不在口,才华在笔不在心。乡试在即,今早我让学生们以自己参家的乡试的志向为题,作了篇文章,请李大人点拨一二。”

赵鸢期待着李凭云的回答,正好,她也想见识见识李凭云发挥实力。

可李凭云说:“下官眼睛最近酸涩,看不过来那么多文章,还请王爷安排。”

晋王道:“你就别推辞了,人老先生叫李大人看文章,你看就是,婆婆妈妈,畏首畏尾的,跟个女人似的。”

李凭云却是一笑:“下官自知天性优柔寡断,幸而有王爷在前领路。”

不止赵鸢,就连王儒人都被李凭云这话给惊到了——什么?陇右竟然还有比他更会拍马屁的人?他内心感慨,众目睽睽下说出这话,这李凭云简直不知“脸”为何物。

致真侧身,请诸人登门。

晋王昂首阔步走了进去,没了人高马大的晋王遮挡,致真看到了随行的赵鸢,突然肃穆道:“王爷,学堂重地,您怎可带个女人过来?”

女皇为女子开辟科举之路,致真曾不顾天威,公然声称女皇是在践踏大邺的脊梁骨。

他自己是个教书先生,生了五个女儿,没一个读过书的。

此老头是出了名的迂腐顽固,赵鸢来陇右不过几日,对此一无所知,但晋王在陇右多年,不可能不知道致真的迂腐恶名。

她恍然明白,为何李凭云不让她今日过来了了。

晋王装老好人道:“赵主簿是赵太傅的亲闺女,也是读书人,本王寻思,她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刚结束科举,正好能给学生们传授经验。”

致真生平最厌恶之事有二。

一是女人读书,二是权贵舞弊。

致真怒道:“我的弟子寒窗苦读,为能参加科举,变卖家产,孤注一掷,不中举者,轻则家产全无,重则轻生,太傅之女轻而易举就中了进士,这就是天地最大的不公!”

李凭云早就知道,她今日能进入学馆之门——就怪了。

田早河解围道:“老师,赵大人是堂堂正正的科举进士,她的文章我看过,学生自问再学个十年,也写不出赵大人的文章。”

致真将火气转到田早河身上:“我看你也是被女色冲昏了头!”

王儒人拱火道:“赵主簿,要不你就别跟着进去了,你看,本来好端端的氛围都被你给...王爷,我就说别让赵主簿跟来了,我这厚嘴皮子说的话,总归有点道理的。”

赵鸢腹诽,您不是嘴皮厚,是脸皮厚。

这些男人你一言我一语,公鸭子一般叽里呱啦,赵鸢听得头疼。

若晋王要羞辱她,那他已经达到目的了。

赵鸢作揖道:“王爷,既然老先生不愿让下官入内,下官就不进去了。”

晋王说:“这哪行...赵主簿是本王请来的客人,焉有让赵主簿在外等候的道理?”

为官之道,很重要的一点是人若犯之,我便忍之。赵鸢此时已是一肚子火,还得硬着头皮给晋王搭台阶下:“王爷,时辰也不早了,快要正午,别误了王爷用膳。您不必担心下官,下官正好在周围逛上一逛,熟悉下肃州的风土人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