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鸢,你可知他是什么人?”
赵太傅的声音甚至称不上威严,仿佛她天经地义就该知道自己不能与一个贱民为伍。
“我只知道他是我的心上人。我有难时,他是第一个帮我的,他有难,我也该第一个帮他。我前来,只是与您辞别,并非征询您的同意。”
年轻人总是意气当头,为了情义,不顾一切。
谁年轻时又不是这样呢?赵太傅想到曾出生入死的那些好友,他们的躯体被挫骨扬灰,他们的姓名被史书抹去。
争了一辈子天理,最终只争来一条苟延残喘的命。
“你执意要去,没人能拦你。此番是你自己要去的,明日出了赵家门,便不再是赵家人。”
“我总算知道当年赵谨辞为什么要从凤凰台跳下去了,父亲,当年你也对他说过同样的话吧。”
赵鸢没有等到父亲的回答,她长叹了口气,走到门前,隔门道:“方才你所说的,我就当是气话。我只是奉圣谕行事,又不是要私奔,母亲那边,有劳替我多说几句好话。”
她作了一揖,回屋收拾行李。
人生第一次为爱奔波,这件事的意义已远超它背后的苦楚心酸了。想到要去见李凭云的母亲,赵鸢特意带了一套看上去知书达理的衣裙。
第二日一早,女皇派来的人带她前往大理寺。
她既不是李凭云朋友,又不是李凭云亲眷,此次会面是违反律令的,因此徐少卿特地为她备了大理寺狱卒的服饰。她换上狱卒制服,由狱吏带往关着李凭云的牢房。
狱吏知道赵鸢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弯腰行礼后,便离去了。
大理寺的执行力极强,李凭云昨日才被关进来,现在已经受过了两轮审讯。
此人对自己冒充良民参加科举的罪行供认不讳,甚至用不上给他用刑,因此此时的李凭云,还是好整以暇的。
赵鸢站在牢房外面,里面的人盘腿坐在地上,手指沾水在地上画画,她不禁啧啧称奇:刀架脖子上了,还有这闲情。
对方并未抬头,却知道是她来了。
“赵大人是否觉得我身穿囚服,别有一番风情?”
赵鸢声音僵硬:“李大人,需要我拿镜子给你照照自己现在的样子么?”
赵鸢无法说出穿囚服的李凭云和穿官服的李凭云有何不同,哪怕穿女人的衣服,他仍是他。
“既然不是因为我别有风情,何故看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赵鸢仰起头,让不听话的眼珠子滚回原位。
她弯腰对李凭云做了一记长长的揖,十分隆重,“李大人,我在长安用过午膳,就要前往洛川拜会令母了,可有话要我带给她?”
李凭云面色忽然阴戾:“不准去。”
赵鸢道:“这是圣谕。”
“赵大人,你没想过圣谕为何会送达给你么?是因你惹人怜爱,还是因你办事有力?”
赵鸢听出他话中浓浓的讽刺意味。她也是娇养长大的姑娘,父亲对她固然严厉,也鲜少说过重话,李凭云这混蛋,敢这样讽刺她,以为她脾气真的很好么?
“我知道,陛下让我去洛川,是因为我傻,我笨,我蠢。”
面对如此有自知之明的赵鸢,李凭云语气缓和,“知道你还去?”
李凭云自始至终盘腿坐在地上,赵鸢低头俯视着他,这个角度看他,似乎又有所不同。
人可以有很多面具,但灵魂只有一个。穿过那些傲慢的面具,她触摸到的灵魂温柔而包容。
起初她被那个傲慢的面具吸引,等她清醒时,已坠入他灵魂的陷阱中,永无重见光明的可能。
她知道李凭云不愿接受任何人的干涉,在此事上,他们有根深蒂固的矛盾。所以她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通过窄窗的阳光洒在李凭云的睫毛上,他垂下眼,“就算你为我舍身忘死,我也不会感激你。”
赵鸢弯下腰,脸贴近囚室围栏,眼里的碎光一闪一闪,她仔细端详着李凭云,“李大人,我不贪你任何东西,只求自己的爱慕有始有终。”
她起身离去,“李大人,回见。”
在她离去之际,身后掷地有声:“赵鸢 ,我从不耻为贱民,”
她站在长廊尽头,光在她的身后,她扬声道:“李大人,世道待你不公,你若不委屈,我便替你委屈。”
这一刻,李凭云如同被人捏碎了脊梁骨。他的傲慢,他的冷漠,全都碎掉了,只剩下孤独的内心,在湿冷的囚牢里无法逃脱,寒颤不止。
他并不是个容易动容的人,此刻脚下像被一条无形的锁链牵引着,他踉跄地站起来,震怒大喊:“赵鸢,你这是自找死路。我命中有数,不必你来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