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太知道老三媳妇嘴木,平时大事小事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想着她也不知道啥情况,就摆摆手让她去洗衣裳去了。
谁料这一次还真就猜错了,莫氏不仅门儿清,还亲眼见证了这件事情,所以没谁比她更清楚来龙去脉了。
莫氏见让自己走了,就赶紧端着木盆匆匆离开了。
于老太站了一会儿,心里有个大概的猜测。
事情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就得到了验证,她特意观察了下老大媳妇跟老二媳妇,发现她俩一天了都没说一句话,也没了以前的热络。
至于是为了啥,她也猜了出来。
当时一大家子都坐在一起吃饭,她也不好开口说什么,等到吃完了饭,黄氏起身说想起来还有点事儿,就先回屋了。
家里的几个男人没当回事,但是翠屏她们几个女人看了出来,今天一天了,黄氏就早上进了厨房,中午也就过去意思了一下,连碗筷都没碰一下。
现在这是又要找机会开溜呢!
黄氏也不管其他人咋想的,起身就要离开。
于老太叫住了她,示意她等等,说自己有话跟她说。
莫氏她们把碗筷都收走了,看着黄氏跟婆婆一前一后去了婆婆那屋。
至于说的什么,谁也听不到,连公爹都被要求出去消食去了。
大约过了一刻钟,黄氏从于老太屋里出来,直接回了自己房间。
在厨房里磨磨蹭蹭的洗碗的莫氏,看到之后小声说道:“二嫂,你说娘给大嫂说啥了?”
翠屏一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就有些不自然,一边把米淘好放进锅里,一边小声嘟囔:“我哪知道去。”
莫氏闻言懊恼自己说错话了,明知道如今大嫂二嫂两人不对付,讪讪一笑岔开了话。
两人在厨房里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翠屏把米下锅之后,又添上了水,这是明儿一早要煮的粥,这样不仅节约了明天早上的时间,还能让大米煮的更软糯。
两人也没在厨房耽搁太久,洗洗刷刷就各自回屋了。
翌日一早
照例还是莫氏她们三个做的早饭,黄氏跟昨天一样还是等饭都做的差不多了才姗姗而来。
依旧是像昨天一样说上两句客套话,然后就回堂屋了。
吴氏撇撇嘴:“昨儿还知道意思意思,今天连意思意思逗不愿意了。”
翠屏跟莫氏都低着头做着各自的事情,谁也没搭话。
不过吴氏也习惯了,在她看来这二嫂三嫂都够嘴笨的,连个话都不会说。
早上吃了饭,于老太就叫住了要走的黄氏:“老大媳妇,老头子的药吃完了,你今天去镇子上买布头子的时候给捎来吧。”
黄氏点点头应下了:“行,我给拿来。”
其他人也没觉得有啥不妥,于老爹平日里有些胸闷,找大夫看过之后给开了药,让他按照方子去拿药就行了。
平时都是于老爹去拿的,而且还可以用他们这发的一种小簿子写上名字出生年月家庭住处等等,就可以拿着这种小簿子去医馆拿药的时候可以抵一部分钱,这部分钱据说是前三年交的赋税太多了,引起了百姓们的争议,朝廷为了安抚百姓才实行的这个。
开始实行这个小簿子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还没有给现银子来的实在,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这个小簿子是真的香啊!
连头脑发热的去看的诊脉钱都能凭着小薄子去减免银子,只需要大夫轻轻一勾就可以了,而且一年的十次机会不用掉也不会累加的。
所以于老爹平时里的药都会拿上一家子的小薄子去买药,这样就可以抵消一大半的钱呢。
而且自己年轻,一年到头都没有用过一次,不用也就浪费了,来年还会游有新的十次机会。
这一次,黄氏也是这么想的,谁知道到了哪里就碰了壁,药不仅是没买成,还惹了一肚子的气。
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办了,歇工了
等黄氏走到于老爹常去的哪家药铺之后,一进门就看到大夫在收拾药箱准备出诊呢。
不过黄氏只是拿药,而且还拿着方子呢,所以大夫在这里跟不在这里都没什么关系。
她拿着自己的小薄子和药方直接去了后面抓药的柜台,把于老爹的药方给了坐在柜台后面的一个人。
那人按照方子去抓了药,随后看到她拿的小薄子,还随口说了一句:“你就拿了一个小薄子啊?这些药一个簿子只能减免三天的。”
黄氏一听还有这么一说啊,而且公婆也忘了把小薄子给自己了。
她想了想说道:“要不然能减多少就减多少吧,剩下的我付银子。”
总不能来一趟就拿那一两天的吧,本来他们大房的位置就有些摆不正,如今还不赶紧在婆婆面前多表现表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