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咸以为,就是都以为。”
“那这个呢?”
“荐举,荐举贤才。就是……”他顿了顿:“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她咳了一声,有点怀疑的看看他:“荐举的荐字,是这么写的么?”
他一本正经的回答,“是。”
“那这个字?”
她从头问到尾,足问了十来个字,然后把折子一揣就走了。
不止一个人过来问许问渠:“相爷这是又在忙什么呢?”
许问渠微笑道:“我给相爷写了个折子,相爷给我指点了一下。”
这不是废话么?可是这个时候的人就是这样,要脸,他是不会直通通问出来“你给她写了啥折子”的。于是只能讪讪的走了。
曲斯年与许问渠隔着一段距离,但也听在耳中,并没过去问他,只若有所思。
得到消息的诸人,各有猜测。
当然也不用等太久,第二天,晏相爷就去上早朝了。
斗志昂扬之下,连大半夜起床都显得不那么痛苦了。当她说出:“儿臣有本上奏”时,估计十个人里九个半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结果一听之下,相爷建议了“南北分榜”。
“科举之士,须南北兼取。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①
阁老刘仲卿第一个发难:“科举取士,有才者居之,有德者居之,择优而取,强求面面俱到,岂非与初衷背离?”
晏时玥道:“刘大人这么说也没错,只是眼界窄了些,见识短浅。”
刘仲卿:“……???”
直接人参公鸡可还行??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刘仲卿道:“下官不过以事论事,相爷如此批驳下官,未必太过恣睢!”
“本相也是有事论事啊!”晏时玥道:“譬如刘大人你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聪明伶俐闻一知十,一个拙口钝腮稍显平庸,那你就把所有的资源财力都给聪明孩子,笨孩子就甩手不管爱咋咋滴,他要问,你就说反正你自己没本事你活该??”
刘仲卿脸都青了。
巧的是,他还真有两个儿子,也真的是一个善文,一个相对平庸,不过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的儿子,就算笨一点,他也肯定会好生照顾的……要不是知道这位就这个风格,他都怀疑她是调查好了的!
明延帝咳了两声。
太子迅速给她圆场:“福晏说话太直!不过话糙理不糙。”
他顿了一下:“南方富足,文风鼎盛,北方虽略逊,但也正因为此,才应该鼓励,方是平衡之道。”
第504章 拉她下水
其实此时的大晏,南北文化差异尚不像之后那么明显,如今只是初现端倪,而上一科北人如此之少,偏三甲之中却有两个北方籍的,却真的是凑巧了。
朝上开始争议。
林弗建几人,却真的是心情复杂。
这位的路数,真的是,永远料不中!无论如何都料不中!
屡出奇招、怪招、偏偏又极有效!
就如同许问渠之事,他们万万没想到,如此说不清楚的事情,她居然硬说出了一个“铁证”,本该闹腾个三五天,甚至十天八天的事情,当场就解决了。
白闹了一场,死了个人,连点水花儿都没溅起来。
而如今之事,又是如此,她索性都不见招拆招了,甚至没等事件发酵,就直指源头。
南北分榜取士,亏她想的出来!
其实此事,最大的弊端是,可能会更加助长朋党之风,但不管是对于皇权管控,平衡之术,还是对于处理当下的事件,都是行之有效的。
他们已经能看到结果了。
事情也确实如诸人所料。
此事,朝上差不多通过,然后内阁商议出结果,定下种种细则,很快就下了旨。
先批评了触柱之人的志大才疏、心藏奸诈、鼓唱是非种种罪名……大意就是说,你特么的屡试不第是你自己没本事,结果你自己考不中,后来又是因为父丧才没考,却把怨怼之心对准朝廷,甚至还妖言惑众,鼓动学子在这当口闹事,这事儿朝廷不背锅!
然后又小提了一笔诸人的盲从,一笔带过之后,分析了一下南北的差异,说明不是我们不取你,是整个北方确实不及南方。
但,随即因“平相”为之请命,并考虑到种种原因,下一科会试将采取南、北、中分榜取士制,之后还有一系列大儒赴北地讲学办学的优沃条件。
总之就是打一棍子给个甜枣。
因为甜枣太甜了,棍子又是打在死人身上,所以这件事迅速平息。
又因为此事其实仍是福娘娘从中调解,便有人,尤其是参与过的人,心有愧疚或者不安,开始著文立说,表示咱们秦州做为福娘娘的家乡,应该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