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原本就是千岁!奴婢天天儿求着盼着呢!”寿嬷嬷试探着道:“要不,您去给先帝爷上柱香,陪他说说话儿?”
太后点点头:“也好。”
太后一向是信佛的,佛堂挨着慈宁宫,修的很大,供着神仙和先帝、土地。
寿嬷嬷就服侍着太后起了身,净了手,换了衣裳,慢慢的进了佛堂。
照例点了三柱香,太后接在手里,拜了几拜,缓缓的把香插入了香炉之中,长叹道:“皇上啊,哀家这些日子……”
一句话还没说完,忽听咔擦一声,上方的先帝爷牌位,缓缓的裂开了。
太后双眼暴睁,猛然发出了一声低呼!
下一刻,她全身颤抖,瘫坐到了地上!
寿嬷嬷亦惊的坐倒在地!死盯着那一处,一个字也说不出!
都不知道过了多久,她才猛然发现不对,想要起身,却怎么也扎挣不起来。
她手足并用,爬到了太后跟前,一看之下,太后的脸已经歪了。
寿嬷嬷这一惊非同小可,尖声道:“来人哪!快来人哪!”
直到第二天,皇后才派人过来,悄悄的告知了晏时玥这个消息。
晏时玥听的吃惊极了。
太后给先帝爷上香,先帝爷的牌位忽然开裂,把太后吓到中风了?
这是什么神展开啊?!
虽然用科学的眼光来看,牌位通常用松木、柏木制作,干燥开裂很正常,但是对古人来说,真的能吓死人。
从伦.理上来说,太后最大,但先帝爷比太后还大的多……
所以,如今算是先帝爷出手,彻底杀下了太后的威风么?
她莫名的想起很久之前,忘了在哪一部电视剧里,一个女子遇上了恶婆婆,然后天师就把婆婆的婆婆给请了出来……婆婆鬼把恶婆婆骂了个狗血淋头。
如今这一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757章 中二爆棚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消息瞒的严严实实,只称是抱病。
毕竟一国太后不见容于逝去的先帝……这个传出去,可真的不是小事。
晏时玥进宫看望了一趟,听说寿嬷嬷吓的疯疯癫癫,一直在说“报应、报应”……然后被秘密处死了。
慈宁宫悄没声的死了不少人,只留下了一个锯嘴葫芦似的祥嬷嬷,照应太后。
当初老王爷中风,有晏时玥的酒,几乎没留下什么后遗症。
但太后养尊处优,一天天的,连走路都少,就算及时用了药,也仍旧口歪眼斜,半边身体不能动,晏时玥凑上去跟她说话,她眼珠子都不转,似乎完全听不懂。
见了一次回来,晏时玥就觉得心理平衡了。
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此时,明延帝听着太医的诊断,面沉如水。
半晌,他才与皇后道:“朕召十四弟回来,看望一下吧。”
这话听着,已经是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了。
皇后低应了一声。
先帝子嗣虽多,留下来的却不多,而太后之所以是太后……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生。
太后为先帝生下了庶长子、行三的明延帝、皇七子、皇十四子,整整四个儿子。
但皇长子、皇七子都是因为天花去世的,一母同胞的,只余下了任蓟州刺吏的恪亲王,也就是皇十四子。
恪亲王比明延帝整整小十五岁,年龄差的都能成父子了,恪亲王又是个混不吝的性子,故此兄弟俩关系并不亲近,已经十多年未回长安城。
因为太后的病,这个年过的十分沉闷。
唯一值得庆祝的,就是霍祈旌被封了荣郡王,袭三代。
封王是很好,可是一想到这个封王,是因为饺子年糕的事情,明延帝有心补偿,所以才会在事情未有结果之前就升爵位,就高兴不起来了。
过完了年,晏时玥就叫人把练武场边改造了,建出一个工坊来,平时若有事情,可以就近处理。
出了二月,人人都在说恪亲王要回来了。
对于这个亲弟弟,明延帝只私底下跟她说了一句话:“十一年给朕写了六封信,每一封信都没超过一百个字,每一封信都是要银子!”
行,一句话她就听明白了。
只听听这个封号,就能看出明延帝的态度,和这个人的性情。
恪亲王,恪乃恭敬,谨慎之义,说明这个弟弟不怎么靠谱。
还有那个过继了三皇子的敦郡王,敦,厚道,诚恳,说明这个人可能有点滑头。
相比起其它的弟弟,例如她还从没见过的信亲王,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的。
回了府她就问起琳琅,琳琅叹道:“这位王爷,实实在在是个怪胎。”
当年明延帝登基时,他还是个小屁孩儿,据说晚上偷偷拿了酒来,浇到了先帝爷的牌位上,说要请父皇喝酒……就闹了一场轩然大波,幸好年纪小,总算把事情圆了过来,没有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