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慈开始用另一只手不轻不重捏着自己的眉心。
芙蕖见状停止了长篇大论,问:“你头疼?”
谢慈声音闷了下来,可能是真有点不舒服,含混地叫了一声她的名字:“芙蕖,我们一别八年,你现在对着我这张脸,已经没有别的话可聊了么?”
芙蕖:“别的?”
她绞尽脑汁的想,说:“你若不想谈公事,我们也可聊聊私事——听说皇上给你赐婚了,对方是督察院左都御史苏戎桂的女儿。”
此话一说出口,车里忽然滋生一种凝滞的寂静。
芙蕖笑了笑:“她漂亮吗?”
谢慈木着脸:“没见过。”
芙蕖垂眸在心里算了算日子,道:“约莫十天前,你姐姐谢太妃向太后请旨,将那位御史小姐接进你府中暂住,那时候你身在扬州,难怪没见过,不过,待会便能见到了。”
那位御史家的小姐是十天前进的府。
但是皇帝的赐婚,早在半年前就传至谢府里了。
婚事是他父亲肃安候谢尚还在世时,替他筹谋的,但老侯爷没等到谢慈大婚,便一场重病撒手人寰,那桩婚事,便也不了了之。
曾经的谢小侯爷,病得没那么严重,家世模样是一等一的出挑,在那些京中贵女们的眼里,他就如同那秦淮江边的春梦。
可现在,他手握权柄恶名在外,干的那些事儿,早已成了姑娘们的春闺噩梦。
春梦和噩梦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左都御史见他现在这副德行,早反悔了,不愿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奈何谢太妃时隔多年,忽然横插了一杠子,旧事重提,借着今年万寿节家宴,向皇帝提了一嘴。
当时谢慈也在场,想都没想,断然拒绝。
言明自己暂无娶妻之意。
但是皇帝与自己的这位顾命大臣彼此撕扯了多年,只要是能给谢慈添堵的事儿,他一定乐此不疲地张罗。
谢慈越是拒绝,皇帝越是要逆着他的心意。
最终苦了御史大人一家。
听闻左都御史在宫门外跪了两天都没求得陛下收回成命。
还听说他家小姐当夜一根绳子直接把自己悬梁了,幸亏家里人盯得紧,及时救了下来。
对此,谢慈沉默了良久,只说了一句话:“我那个姐姐,是时候该送回庵里清修了。”
马车停下。
谢府。
东阳大街上最尊贵的一处宅子。
曾经这个地方叫做肃安候府,谢老侯爷去了以后,谢慈虽按律承袭爵位,但他本人似乎对侯府并没什么感情,孝期一出,就将府上的匾给换了。
而今也没什么人喊他侯爷了。
谢府正门紧闭,府中唯一的主子谢慈不讲究排场,平日里进出图方便爱走角门,今日却一反常态,在正门口立了片刻,冷冷开口:“眼都瞎了,开门!”
门边上的家仆急忙将沉重的朱红大门打开。
芙蕖低头瞧了一眼高至膝前的门槛,提衣跨了过去。此生有幸从谢府正门入,以她的身份,算是给足了脸面。
谢慈在前面走。
芙蕖跟在后面喋喋不休:“那位御史小姐姓苏,闺名慎浓,我第一听闻的时候,着实感到惊艳,她的名字真好听。”
谢慈本不想搭她的茬,但是提到名字,他又活了。“怎么,你是嫌自己的名字不好听?”
芙蕖坦然:“你给我起的名字,我怎可能嫌弃?”
那一天,谢家后院里,谢慈将人从刀下救出来,问她叫什么名字。
她摇头,说自己没有名字。
谢慈便一直唤她丫头。
直到来年夏天,院子池塘里养得重瓣红莲开了,花叶相映,甚是好看。
谢慈便给她取了芙蕖这个名字。
芙蕖问这是什么意思。
谢慈望着那一池泥污,看不见底的浑水,说:“你这辈子,也就扎根在这烂泥里了,别想着跑,你逃不了,也别有什么非分之想,好好活着。”
七岁的芙蕖哪里听得懂这话的意思。
但她却牢牢记在了心里,直至今日。
芙蕖是烂泥里长出来的花。
常品常新啊。
进了内院。
远远的,芙蕖便看见一道翠青的身影往这边疾步走来。
芙蕖当场便停住了,刻意拉开与谢慈之间的距离。
此时出现在谢府中的年轻姑娘,除了御史小姐,不作他想。
苏慎浓身上着一身翠色的衣裙,瞧着很是清新,她可能是内心着急,脚下的碎步也快,裙摆更像是在风中拂开的嫩柳。
很好看。
这是芙蕖对于她的印象。
苏慎浓教养良好,再急也不会愣头愣脑的到处冲,她恰到好处地停在谢慈身前,先福了一礼,告了安,才不卑不亢地开口道:“我听家父说,谢大人您同小女一样,不喜这桩婚事,但圣旨已下,不知谢大人做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