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贻+番外(69)

“看啥呢?”方笑宜站在背后,悄声问。

“看我爸情绪咋样。最近这老爷子看我就不顺眼,我见了他都绕着走。”

“为啥?”

“还能有啥,因为打球呗。”徐家奕说得满不在乎,习惯性地呼啦了一下方笑宜的头发。但收手后,还是挑了挑眉,一脸无奈。

在打球这件事上,徐大明和周彦的态度截然相反——他反对徐家奕打职业,认为职业运动员的路太窄,最后还落下一身伤,不是个好选择。但他倒也不逼着徐家奕学习,在徐大明看来,最好的选择,是徐家奕能够接手自家的厂子,把生意越做越大,用徐大明的话讲,“老子他妈死也瞑目了。”

可徐家奕那跳马猴子一样的性格,接手厂子,还不如要了他的命。前几天爷俩第一次触及这个话题,没谈妥,从此徐家奕看见徐大明就躲着走。

“那你躲得了初一,还躲得了十五。”方笑宜也学着徐家奕的样子,挑了挑眉,背着手,施施然地走了。

“哎我说你这小矮子,怎么跟你哥说话呢!”

快到十点钟,大人孩子都吃饱喝足,全都眼巴巴地围在一楼的电视机前。大人们坐沙发,孩子们干脆坐在地上,一起等待着宣布结果。

小区里遛弯儿的大妈,门口下象棋的大爷,疯跑的小孩子,统统不见了人影。都等着揭晓答案的时刻,说万人空巷,也不为过。

电视里,很多西装革履的人,带着耳麦,手里拿着各种材料,来回走动忙碌着。央视转播的过程中配了翻译,正在为大家解释目前的画面是在干嘛。

翻译念出了最终参与投票的四个城市:巴黎,多伦多,北京,伊斯坦布尔。

“这排序有没有讲究?北京咋不是第一个呢?”由小峰立马指出。

“对啊,这么大个事儿,不会也内定吧!”徐大明也不服。

“哎呀你们安静点,好好听!”周彦柔声制止。

现场投票,收票,统计选票……整个会场很安静,过程没有什么多余的声音,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反而更让人紧张。

而且电视画面不是一直定格在国际奥委会第 112 次全会的现场,时不时还会切换到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那里刚刚举行了为申奥加油的晚会,临近宣布结果,所有演职人员都留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注视着大屏幕,都在等待最后的结果。

李霞的瓜子紧张得都嗑不下去了,死死盯着电视机,直到走上台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却西装革履精神矍铄的老先生。

“萨马兰奇!”徐家奕一下子喊了出来,“这是奥委会主席!这就要宣布了!”

奥委会会议现场引起了一阵骚动,但央视演播厅和电视机前,所有人屏息静气,死死盯着转播屏幕。

老人家低头拆开一个信封,每个动作都像在放慢镜头。他拿出里面的卡片,并没抬头,直接把上面的内容念了出来。

果不其然,是英语。

转播现场有翻译,但翻译此时也明显紧张得不行。萨马兰奇在公布之前说了一些“感谢其他城市”的话,被翻译直接草草略过,只等最后的结果。

紧接着,萨马拉起说了一长串的英语,语速太快,就连由淼这准大学生都没听懂。大家心里正着急,怕错过有用的信息,这时最后一个音节响起了。

“Beijing。”

“啊!”所有大人和孩子都跳了起来,振臂高呼,林淑珍行动不便,却也激动得拐棍儿杵得地板咚咚响。屏幕里,奥委会现场的后方座位,“腾”地站起一片红色,一样的姿势,也是在振臂高呼。而央视演播大厅里,“我们赢啦”四个红色的大字不断循环出现,所有人的反应都出奇地一致——高举双臂,庆祝欢呼。

徐家奕、由磊、简明羽几个男孩子高兴得上蹿下跳,方笑安挥舞着小拳头,方笑宜也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平时一贯严肃的简耀辉,此时不光欢呼,还大喊:“全是英语,我以为我都听不懂了!但我能听懂‘Beijing’啊!”

窗外的欢呼声也一浪接一浪地传来,那个晚上,似乎所有中国人都在重复一件事情,就是狂欢,和庆祝。

众人沉浸在喜悦里,谁也没注意到,角落里站着的方军平,眼角悄悄湿润了。

上一次申奥,方军平刚刚分配到电力学校做老师。身为体育教师,为了响应申奥时提出的“全民健身”的倡议,方军平每天五点多就起床,去隔壁热电家属院,教居民打乒乓球。然后再急急忙忙回到学校上班。上午通常是没有体育课的,方军平就写文章,发表在校报,或者《松城体育》杂志上,写得最多的,就是畅想千禧年,属于北京的奥运时代的来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