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应李浔之愿与他自身期许,大晏开启了海晏河清的第一步。
-
天启三年。
边境南夷再犯,上阳沈昂雄领兵封边界线,逼退敌寇百里、斩首南夷首领。南夷王权轮换一波,新王主张和平与大晏交好,他不仅承诺再不来犯,并且自愿成为大晏附属国,年年进贡以求往后和平、赎往昔之罪。
魏家军当年没做到的事情,在沈昂雄的手中终了了。
至此,终于太平。
此年间,韩元嘉与司内一起领亲兵、番子剿匪无数。
一时之间,韩元嘉风光无限,想与其交换庚帖、结百年之好的家族数不尽数。后来他为了躲避家中的催促,打上了干脆日夜都睡在营中的算盘,谁知其母剽悍。
于是韩母日日揪着自己不着家儿子的耳朵回府,居然成了京都城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
也是这一年,巫朝又听闻玉龙关有一冬浆果,它或许对压制梦诡花又奇效,于是又背上了行囊,赶赴北境而去。
-
天启四年。
此年,距当时晏淮清与李浔共同期许的海晏河清、盛世太平已经很近了。
民间百姓的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端午时节,有一批商客自发在天曲河组织一场了盛世龙舟宴,此宴讨论度空前绝后,大晏南北两头、西南两端都有不少的百姓跋涉千里,只为赶赴这场盛宴。
晏淮清也去了。
他看见了奔涌的天曲河、看见了河水中翻腾的黄沙、看见了众生相,也看见了……曾经期望的未来。
在那里,他相识了一个来自上阳的女孩,她带着一只长毛的藏獒、穿着上阳的服饰、说着他听不懂的上阳话。她的父亲是上阳龙舟的主力,懂得骑马射箭,却唯独不太善划龙舟。
虽输了比赛,父女二人却也甚是欢喜。
临别之际,女孩往他的手中塞了一个东西。
旁人与他说,那是一颗天珠,是女孩对他的祝福。
于是他带着祝福,回到了京都。
此年的某日,晏淮清批阅奏折时,见一官员写到——京都三十里外的仙山发现一隐庙,此庙十分灵验,传说他们的长明灯真能求得长生。
虽知道长生无非只是人的贪欲念想而已,可他还是不知怎得就起了心思,于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出了宫。
直到站在仙山山脚下时,才发现这山真高,比他从前见过的所有都要高;而这通往隐寺的石阶真长,比宫中任何一道都要长。
侧耳去听,只能听见鸟孤寂的鸣啼。
晏淮清撩起衣摆,开始慢慢地往上走。
三千台阶,他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每次落下的脚步都稳而有力。
心无杂念、不敢多想。
爬上山后,身体疲乏,心却静了下来。
隐寺的大佛立手垂眸,即使并无日光照射进殿,金身也在佛殿之中发着熠熠的光。
他叩首虔诚问佛,点了线香三根,又添香油百两。
随后跟着主持去到了长明灯塔,一个接着一个、一盏接着一盏,亲手点燃了三千盏长明灯,其间盏盏都带着他的期许。
灯盏置放于墙洞上,随风轻晃的烛光扑了整面塔墙,映得又暖又亮。
晏淮清恍惚之间想起了在掌印府的地下密室,那里的长明灯,一盏盏燃的都是李浔为已逝之人的祈福。
如此,他便是再也忍受不住了。
只得闭上双眼无力地扶着塔墙,靠在墙上又倾身对那满墙的长明灯祈求道:“李浔,长命百岁。”
-
天启五年三月初三。
晏淮清将刚刚摘下的玉兰花放在李浔的枕边,又轻轻地捋了捋对方耳边垂散的发丝。
而后俯下身轻啄了下那半暖不凉的唇。
轻声道:“李浔,玉兰花开了。”
“春天又来了。”
作者有话说:
李浔,长命百岁。
第182章 【柒拾捌】终
李寒浔觉得自己好似在梦中,又好似不是。
但倘使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当做一场梦的话,那应当是一个很长的梦,而在梦中的每一年,都像是度过了一世。
-
第一世。
他顺遂健康地长大,阿爹阿娘和妹妹都在身边。
阿爹教他打猎、阿娘教他杀猪,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日子越过越好。后来攒够了银两,便修建了一排青砖房、带着小院儿,养了条叫富贵的猎狗。
李落霞还是那么贪吃,日日缠着他要买糖,最后被新熬出的麦芽糖粘掉了牙齿,又自个儿捂在被窝里哭了一宿。
盛元七年,玉龙关下了一场大雪,南夷却在此时来犯,守在玉龙关的魏将军带着十万魏家军将敌寇驱逐出境,再一次守卫了边关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