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娆看了他一会。
她知道蒋行舟进退有度,便不再拦了,转而问道:“也行,里面那位怎么说?他也跟着去?”
她朝屏风后抬了抬下颌,“他这是怎么了?”
蒋行舟不知道怎么说,深邃的眼神透过了虚空,落在不知何处。
宫娆了然,不再问了,安慰道:“没事,兴许哪天就活蹦乱跳了,大人别太担心。”
这语气太过轻松,蒋行舟没被安慰到,但确实被逗笑了,说:“借您吉言。”
宫娆摆摆手。
侍女上前来,压低了声说小孩儿又哭了,怎么哄都哄不好。宫娆便立起秀眉,道:“哄不好就扔了算了,天天哭,好烦!”又问,“莲蓬呢?”
侍女摇摇头:“没见她跟着进来啊。”
宫娆叹了口气,正要说莲蓬两句,看了看蒋行舟,想起什么来了。
那女孩儿喜欢这位大人来着,她都给忘了。
蒋行舟侧身一让,示意宫娆先去忙要紧的。
宫娆无法,她很好奇二人一路的遭遇,但蒋行舟确实疲惫,后头还有个哭起来没完的小魔头,只得点了点头,回头嘱咐侍女,说给两位郎君准备些热水洗一洗,再端些吃食过来。
这是数月来蒋行舟最为放松的一晚,他轻轻给骨瘦如柴的阮阳擦遍了身子,将人抱到榻上,端来米汤,喂了几勺。
起先阮阳是什么都吃不了的,那阵子也是最难熬的,蒋行舟每天都担心一睁眼阮阳就活不下去了,整夜不敢睡,好在后来阮阳能咽下汤水了,蒋行舟才心中巨石落地。
蒋行舟用拇指蹭去阮阳唇角的米汤,又在柔软干燥的唇上摩挲了两下,用哄小孩的语气道:“睡了这么久,再过两日,也该醒了?”
阮阳的唇因这番动作染上了些血色,看着没那么苍白了。
蒋行舟凝视少顷,早已习惯了有去无往的对话,无声叹了口气,拥着阮阳睡了。
翌日,蒋行舟又谢过宫娆,牵出踏月寻霜来,往鹰山而去。
阮阳就留在了皇子别院,宫娆说每年冬天她和木凌都会来别院这边住,也就是他们回来得是时候,赶了个凑巧,还有人能照顾阮阳。
不同于雍国西南郡的群山那般低缓连绵,鹰山是五座尖峭峰岳的统称,五座山形态各异,相辅相成,山的彼侧则是一马平川的千里沃野。
骏马疾行,只用了五日便抵达鹰山。
山脚立了几个白麻的军帐,蒋行舟下了马,牵着踏月寻霜上前,禀明来意,见万昭将士并不理睬,又道:“不知军中可有一位叫毕如的?”
将士狐疑看过来:“你认识毕将军?”
“在下与毕将军是为旧友。”
将士上下打量了一番蒋行舟,与身旁别的将士互换了个眼神,这才道:“你等等。”
不多时,将士去而复返,毕如缀行其后,见到蒋行舟,粗犷硬朗的眼睛瞬间睁大了,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三步上前,“蒋大人?!”
蒋行舟拱手,“毕将军。”
他早猜到毕如不是寻常武夫,定是从军多年的军士,且是木凌的心腹。
木凌这会儿和万昭国王在一处,不便打扰,毕如便将他带到了自己的帐内,斟了一盏茶,沿着桌面推了过去。
“毕将军怎么没再回京城?”
“不回了,”毕如让他喝茶,“计划有变,没必要再回去了,就留了几个人注意着风声,其他人都回来了。”
计划有变,是因为他们以为阮阳死了,那之前的所有打算都没用了。
蒋行舟点点头,这事谁都怪不得,只能怪他自己,明知阮阳执拗倔强,还是带着他走了这么一步险棋。
“不过活着就好。”毕如道。
蒋行舟抿了抿唇。
毕如说那边还有一阵估计就结束了,可以在木凌的帐外等他,于是带着蒋行舟来到一个帐外,没等一会,便见一个胄装男人气冲冲地往回走,身后跟了三两将士,小厮跟在最后面,手里抱着一团纸笔。
木凌闷头走,没看到帐外等了个人,竟是与蒋行舟擦肩而过,又走了两步,脚步一停,像见了鬼一般转过身来。
蒋行舟礼貌地朝他笑笑,“殿下别来无恙。”
“你怎么来的?你没死?”和其他人一样,木凌语出诧愕,还没来得及多问,身后蓦然蹿出一人,张口便要哭。
蒋行舟眼神骤转,指着他道:“不许。”
小厮的哭声噎在喉中,紧紧抱着纸笔,眼眶憋得通红。
木凌回过神来,这才引着蒋行舟往里走,一边走,一边问:“稷王的儿子呢?死了没?”
蒋行舟觉得他一口一个死字,有些刺耳,但也没太在意,“没有,眼下就在殿下的别院,多谢皇子妃加以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