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芸不解道:“她们学会了驾船,以后不仅能跟生产队一起去捕鱼创收,闲暇时间还可以搞运输来赚钱,这明明是一项双赢的合作,何乐而不为呢?”
姚家华看出姚昌盛的态度有所松动,上前恳求道:“是啊,队长你就答应我们吧,我们保证好好学,绝对不会给生产队拖后腿。”
姚海芸说得有道理,捕鱼这种活,只要有船,肯定是出去的人越多越好,如果能让女孩子加入进来,绝对能提升生产队的捕捞量。
姚昌盛陷入了纠结,想通的马兰英跟着劝道:“让她们去吧。“
姚昌盛这下终于下定了决心,“好,我同意你们去,这两天你们先回去等着,明天我开会跟大家伙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安排。”
姚家华兴奋地欢呼出声:“好耶!”
姚海芸也笑了出来,“爸,你这么想就对了,有些规矩本来就是不合理的,该废除就是要废除。”
姚昌盛看着她,无奈地摇了摇头,为自己的屈服感到无可奈何,转身进了屋。
姚家华激动握住姚海芸的手,“海芸姐,谢谢你,今天要不是你队长肯定不会答应。”
王曦道:“姐姐你说得太好了!”
姚诗雯也说:“是啊,刚才我们都准备回去了。”
姚家华瞪了她们一眼,骂道:“你们就是马后炮,刚才明明在队长面前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全靠我一个人争取。”
姚海芸很庆幸这个时候有女孩子主动站出来,她欣慰笑道:“没有,我只是推了一把,如果不是你们今天这么勇敢,这件事可能也做不到。”
第35章
姚昌盛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最后只好不情不愿答应了她们的请求,他这关是勉强过去了,生产队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要知道生产队百分之八十的岗位全部都是男性,他们的本领都是跟上一辈学的, 耳濡目染, 捕鱼的本事学到了,老一辈常挂在嘴边的女子不能上船的规矩自然也记在心里, 想改变他们的想法太不容易了, 这样来看,对他们来说很不利。
姚昌盛虽然是生产队的队长, 但生产队的日常事务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主的, 要充分参考队员们的意见。
姚海芸担心开会时生产队会把这个决议给否了,想了想, 给姚家华出主意,“你等会儿去找冬珍婶子,她是妇女队长, 让她给你们做主, 先给她戴高帽, 把她夸一番,然后再跟她说现在高考停了,你们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女青年不想一直待在家织鱼网, 也想跟男生一样去海上捕鱼,让她帮你们争取, 有了她的支持, 会顺利很多。”
“公社那边, 我会帮你们拉到票。”
姚家华三人认真听完点了点头,“好, 我们现在就去。”
姚海芸送她们出了门,回来就看到姚昌盛倚靠门边看着她,语气埋怨,“你出的好主意啊,这下我难办了。”
“难办什么,这明明是给生产队创收的好机会。”
姚海芸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爸,你的那些旧思想真的应该改改了,你真觉得女人上船会给船带来坏运气吗?平时我们冬天出去钓鱼,我是个女生,也没见比你们男的少钓多少啊,有时候比你们钓得还多!”
姚昌盛知道他说一句姚海芸有三句等着他,没说话,看了她一眼,无声叹了口气。
姚海芸答应了要帮她们说服公社领导,第二天便在上班前找到了姚国新,跟他说了下姚家华等人想要去海上捕鱼的想法。
生产队受公社领导,只要姚国新同意了,她们能增加很多胜算。
姚国新听完沉思了半分钟,他也出生在南营岛,自小就在听家人说这些规矩,后来上了学学习了文化和科学知识,便知道这些规矩有多么的不合理。
经姚海芸一提,姚国新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现在男女平等,不让女人上船捕鱼确实属于封建迷信,你放心,开会的时候我会好好跟他们说的。”
“行,谢谢姚主任,这件事就劳烦您多费心了。”
姚海芸站起身,“供销社还有事,那我就先走了。”
她是赶在上班时间来的,不能离岗太久。
每年海带收获季这个时候,供销社各种事情很多,加上现在文.革开始了,进出货的价格以及海鲜的收购价以65年的价格为主,导致采购部和门市部怨声载道,货物采购和运输的过程也比过去要复杂,同样每天要盖的章要签的字更多了。
海米的收购价这几年一直在上升,今年突然停在了三块六一斤,渔民对此表示不满,觉得今年也应该涨价,毕竟制作海米的原材料虾从1963年开始就涨到了一块钱一斤,而三到四斤的虾才能制作成一斤的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