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指标一翻再翻,被厂里的销售忽悠,买了一堆价格高质量次的商品,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太高,渔民都买不起,只能在仓库落灰。
姚海芸吩咐道:“这两天你们尽快把南营岛和飞花岛各个生产队要种多少亩小麦统计出来。”
李广平跟姚国旭只能应好。
姚海芸想起正事,又问道:“近五年供销社的采购记录表有吗?”
姚国旭点头:“有。”
眼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摆脱供销社当前的负债情况,姚海芸迫切需要知道仓库里到底有多少囤积卖不掉的货物,当然通过这些采购数据,她也能进一步了解到岛上供销社一直以来的进货情况,有利于给他们安排下个月的采购计划。
她毕竟是新人,虽然道理说得好,但对于岛上的实际情况,还是数据更直观。
姚海芸轻声道:“也尽快整理出来给我,每一笔都不能漏掉,到时我会跟会计核对数据。”
李广平皱眉,“又要去生产队问他们种多少亩,又要整理采购记录,我们只有两个人,忙不过来啊。”
“这本来就是你们应该做却没做到的,供销社的任务是什么?四项基本任务里面,第一条就是做好供销业务,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连基本的农业生产服务都无法做到,让农民买不到粮种,我们还算什么供销社。”
姚海芸虽然自小在南营岛长大,很喜欢这个地方,享受这里的生活,但她不得不承认,渔民的生活太苦了,也就这几年才能勉强吃上饭,绝大多数家庭连粗粮也吃不起。
在其位谋其政,她不能让供销社继续这么下去。
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这种感受吧,被姚海芸兜头骂两个人一句话都不敢回。
两间办公室离得近,隔音一般,姚海芸说了什么隔壁的梁丽洁和陈兴海都能听到,两人互相看了看对方,大气不敢出,默默祈祷战火别波及到自己,很快他们的祈祷落空了。
要知道供销社的经营情况,会计和出纳各种财务报表是少不了的,这方面工作较为繁琐,姚海芸没强求速度,只要求他们尽快一周内整理好。
主任的办公室在靠窗的位置,赵天磊调走后一直空置,姚海芸抽出椅子坐了下来,随手翻了翻桌上留下的文件,打开两个抽屉都没看到钥匙,她转头问一旁的陈兴海,“供销社这几个门的钥匙在哪?”
陈兴海诚实回:“在李采购那。”
姚海芸又站了起来去找李广平,从他那要来了钥匙,算是正式接管了供销社,她在想怎么把仓库里过度囤积的货物卖出去。
光靠供销社很显然是卖不出去了,她要找别的办法,不能让这些货物一天又一天在仓库里放着等生锈发霉。
虽然价格高了点,但这些货郑军都会定期维护,基本质量是没啥大问题的,找别的渠道降价促销,说不定能卖出去,回本姚海芸是不指望了。
抽屉里有一张漳曲县的地图,上面绘制了包括南营岛在内的七大岛屿,其中除了飞花岛,另外三大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岛上都有自己的供销社。
姚海芸盯着看了一会儿,决定打开销路,南营岛卖不出去,试试其他岛上的供销社愿不愿意要,再不行,岛上每隔三天有一次码头集市,到时候人流量大,也能摆摊卖点。
供销社没厨房,大家平时吃饭要么回家要么自己在大院里开火自己做,有一个炉子,可以烧火做饭。
姚海芸早上从家带了鱼酱和面条。
一到饭点,大家都涌进了大院,郑军先把炉火升了起来,武镇川架上锅,倒水加海带进去提味。
供销社内等级分明,面对做饭倒垃圾这种小活,一般是交给资历最浅的小辈,像李广平这种老前辈经常是坐着等开饭,姚海芸虽然是新来的,但架不住她是主任,大家也不敢使唤她过来做饭。
梁丽洁改口喊了姚主任,“平时大家都在一起吃,今天准备做凉面。”
“夏天天热,吃点凉快的。”
“我来洗吧。”
姚海芸从她手里接过了水瓢,蹲下来洗生蚝和鱿鱼。
李广平坐在台阶上抽旱烟。
水烧开后,梁丽洁把面条加进去煮,煮熟后捞到凉水里,六个人的面量看上去有一大盆。
面汤水她另外倒到盆里留着给大家喝。
锅烧好后倒了点油,先把岛上特色虾头酱加进去炒,炒香后加上水,把虾、花蛤、鱿鱼和生蚝加进去煮熟。
武镇川把碗拿过来,两个人流水线作业,一人捞面一人把煮好的海鲜盖到面上,郑军指了指凉面,不耐烦指挥:“给我多捞一筷子面呗,饿。”
面是细粮,贵着呢,也就今天姚海芸第一天来,他们才下了细面条,郑军多吃,他们就要少吃,武镇川不情不愿给他多捞了一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