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看上去有四十多岁了,待人处事态度很和善,熟练吩咐魏杨把水桶搬上车,魏杨看上去瘦条条的,力气却很大,两手一抬就把水桶稳稳当当搬到了车上。
姚志能和祁武林不好意思,合力把剩下的一桶也搬上了车。
这是一辆经过简单改装的专用海鲜运输货车,价格不菲,在这个年代很少见,通过这个也能看出这家海鲜大饭店的经济水平。
驾驶室内最多可坐五个成年人,姚海芸坐在副驾上,王永明转头笑着问她:“还没吃午饭吧?”
姚海芸诚实回答:“是,下了船就来了。”
“那个,我能问一下为什么选择南营岛的光棘球海胆吗?”
姚海芸其实是有些意外的,南营岛盛产的光棘球海胆,也叫北紫海胆,口味上略逊色于虾夷马粪海胆,按理说并不具备太大的竞争力。
王永明笑笑,“美食嘛,每个食客喜好都不同,有些人独爱北紫海胆的风味。”
货车一路直行,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到达迎宾海鲜大饭店,饭店的装饰跟名字风格也类似,看上去是偏喜庆大红色的风格,这会儿虽然不是饭点,饭店里顾客依然络绎不绝,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王永明把车停了下来,安排人把海胆运进去,接下来的流程就比较简单了,称重进水,他们带来的两百多个海胆经过简单的新鲜度测试后被装进了玻璃水箱内。
经过测试,死亡的有两个海胆,另外有三个海胆新鲜度不够,总的来看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运输,已经很难得了。
姚海芸这时也见到了姗姗来迟的饭店店长崔彦军,他另外带了两名厨师过来检查海胆的质量,两个厨师现场把五个海胆敲开,取出海胆黄到餐盘里,用勺子一人舀了一勺,放在嘴里细细品味。
姚海芸屏息等待。
过了几秒以后,两个厨师纷纷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冲崔彦军点了点头,崔彦军这才拿起勺子品尝了一口。
这个季节的北紫海胆虽然不是旺季,但胜在野生,口感清甜,丝毫不苦,加上南营岛对北紫海胆的捕捞量少,这些海胆都长得非常厚实,海胆黄自然也异常丰盈。
一口下去,多倍满足。
崔彦军当场准备跟她签下合同,未来以2.6元每斤的价格收购海胆,并现场买下了她今天带来的所有海胆。
除去死亡和新鲜度不够的海胆,剩下的海胆一共有41斤,一共付给她106.6元。
崔彦军安排人给他们准备了午饭,“尝尝我们饭店的手艺。”
姚海芸道了声谢,很快有服务员领着他们去就坐。
落座后,随着菜品一盘盘端上来,饿了几个小时的三人大快朵颐,饱餐一顿。
吃完饭,崔彦军又跟姚海芸商量了下以后海胆的收购计划,坦言道:“我们店里现在每天北紫海胆的消耗量大概在八十斤左右,不知道你这边每天大约能提供多少斤海胆?”
“我们现在的捕捞能力有限,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捞到四十到五十斤的海胆,为了维持海胆的鲜活度,两天会来送一次,这样算的话,大概一次送过来一百斤没问题。”
姚海芸知道这还不够,她又承诺道:“之后捕捞能力上来了,多加入几个生产队成员,输送的海胆数量会多一点。”
崔彦军现在不止收购南营岛的海胆,他们另有别的进货渠道,北紫海胆少一点也没什么,他点了点头,“那我们之后会先拟定一个合同,下次来送海胆的时候你看一下,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再签字盖章。”
姚海芸站了起来,朝他伸出手,“合作愉快。”
崔彦军也跟她握了下手,“合作愉快。”
坐在回去的船上,姚海芸在想怎么拟定供销社跟生产队之间的合同,海胆卖给迎宾海鲜大饭店是每斤两块六,但他们供销社的收购价可不能是这个数。
但具体要收多少,需要她仔细斟酌,收购价太高,渔民挣得多,他们供销社从中赚的钱就少;收购价低了,供销社赚得多,渔民拿到的钱就少。
姚海芸最初有收购海胆的想法是为了还清供销社的债,她当然想海胆这个生意能给供销社多挣点钱,但是让她从中抽取太多她也不忍心。
潜水捕捞是件很辛苦的工作,其中氧气瓶的成本也不便宜。
姚海芸陷入了纠结中,决定交给数据,对比前几年供销社收购的海产品收购价跟实际卖出价,最后得到结果是实际卖出价跟收购价比约有10%-15%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