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甭管关系熟不熟的,这会儿都跟她熟了起来,毕竟作为供销社主任,她不仅管着买,还负责收,除了计划里必须要收购的,收购完剩下的都能卖给供销社,由供销社再卖到城里去。
岛上海带,海鲜,甚至是废铁,都能拿去供销社卖钱,这些都是归到渔民手中实打实的钱。
堂屋里密密麻麻坐着许多人,七嘴八舌说了起来:“以后供销社有什么好货可要通知我们啊。”
“买东西呢,买东西肯定会便宜点吧。”
“以后批条子买什么东西也方便了。”
“听说当主任的手里有什么名额呢,有些东西只要付钱不用给票就能买,这都是他们内部消息,不会跟外人说。”
“哎呦,权利这么大啊!”
“老姚家祖坟冒青烟啦!”
姚海芸都没有插话的机会,只觉越听越离谱,徐友月找到空档挤到她身边,一把将她拉了出来,小声说:“厨房锅里有饭,你先去吃饭吧,这边恐怕不闹到十点不会走了。”
姚海芸躲去厨房吃饭去了,晚饭马兰英做得仓促,只做了道凉拌海带,蒸了一锅咸鱼饼子,吃完她看客厅还热闹着,偷偷溜了出来去沙滩上散步,脱了鞋走在细密的沙滩上,有种很特别的舒适感,不知不觉就走远了些,渐渐发现沙滩上有光照起来,她才意识到自己逛到了部队附近。
头顶昏黄的电灯附近萦绕着小飞虫,发出丝丝的声音,岛上没有专门的电厂,平时用电用的都是部队电厂的电,大多数家庭是用不起的,都是点蜡烛或者靠自然的月光。
再往前就是驻岛部队的大院了,姚海芸收回好奇心转身往回走,心想这会儿家里的人应该都走了。
没解放之前,南营岛是座没什么生机的荒岛,如果说平原上有封建地主,那海岛就有封建船主,驻岛军人来了以后,这里才重新焕发了生机,不仅让渔民免费坐船使用军队运输艇,还帮忙挖了许多的深水井,修路盖房子,在各种抢险任务中也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尽可能给予岛民支援。
这些南营岛岛民也看在眼里,主动给出岛上最好的位置给部队建营区,盖大院。
部队的灯闪三下就是十分钟后熄灯的信号。
陆文修看董晔书这封家书已经写了半小时了,忍不住催他,“晔书,你还不睡?十分钟就要熄灯了。”
半小时了,信上还是只写了一个开头,亲爱的父母亲大人。
董晔书深呼出一口气,直接卷起扔进了垃圾桶,翻身爬上床,什么父母亲大人,没见过这么狠心的父亲!把他扔到这破海岛当兵,这信不写也罢。
第6章
董晔书命好,出生没几年就赶上了建国,常年在战场一线的亲爹董万宏也受到嘉奖提拔升了职,全家住进了军区大院里,可以说自打有记忆起就没受过什么苦,反之他哥哥董晔诚是实打实过了苦日子,参加过援朝战争获得战功的,有哥哥在前面做表率,饶是他成绩再怎么好,在父亲眼里也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难以跟董晔诚相提并论。
常年在平原地区生活的董晔书连船都没划过几次,在来南营岛的船上就吐了个昏天黑地,船只一共航行了两天才到达,船上的队友都吐了一路,船舱内恶臭味道不断,气味非常难闻。
然而这只是开始,直到登岛他才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首先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缺水,岛上淡水资源少,自来水三天才来一次,水还是黄的,要沉淀一会儿才能用。
董晔书想走,但他不想认输,更不想让父亲觉得自己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恒心没有毅力的纨绔子弟,他要向父亲证明,自己也能成为像哥哥那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军人,有能力守卫祖国的海岛。
但即使是这样,董晔书暂时还是无法原谅父亲对自己的狠心,全国艰苦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要把他派到一个远离大陆还缺水的地方。
军队的夜渐渐深了。
姚海芸从沙滩上散步回来,家里总算清静了,马兰英还在等她,“你去哪儿了?”
“闲的没事去沙滩上逛了一圈。”
“我就说你当时留在城里工作多好,你看看现在,一听说你当上了主任,全都来咱家巴结,想让你给他们一点方便呢。”
“回家挺好啊,还能陪你们。”
姚海芸搂着她的肩膀,“人情关系不就是这样,他们这样也正常,但供销社有供销社的规矩,我不可能越过规矩给他们办事。”
“我就是嫌烦,一堆人来咱家,家里的虾干都快吃完了。”
“也就这两天,过几天就正常了。”
马兰英看着她,关切问道:“你呢?第一天上班怎么样?同事没看你年纪小就欺负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