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芸露出让他安心的笑容,“很好,别担心。”
国庆节,晚上部队还有活动,董晔书不能待太久,一车柴捡满就要回去了,临走前马兰英给他装了一袋吃的,除了月饼还有一些柿子和苹果。
两个人的关系随着时间在稳步发展中,董晔书寄的信也很快传到了家里,他今年过年不能回家,母亲周丽雁便想着过年来探亲,在岛上待几天,说是看儿子,另一个目的自然是想看看姚海芸。
第41章
冬季海上风浪大, 气候变化快,船只不敢轻易出航,周丽雁跟儿媳段月珍在招待所等了两天才终于盼到有船出海,上船后船只在海浪中颠簸起伏, 胃部翻江倒海, 婆媳俩一时都脸色苍白,有些吃不消了, 也幸亏上船前提前吃了晕船药。
周丽雁年龄虽然比儿媳段月珍大一轮, 但到底是经历过更艰苦的环境磨砺,适应能力要比她强些, 一路上反倒是她照顾儿媳多一点。
段月珍吐了几次, 面色惨白,身体发虚, 看到即将出现在眼前的码头心里松了一口气,强打起精神要去拿行李,周丽雁拂开她的手, 劝道:“别逞强了, 我来吧, 你先缓缓。”
段月珍靠在座位边,点了下头。
岛上的情况董晔书事先跟她们说过,知道这趟待不了几天, 如果运气不佳,说不定连岛都上不了, 婆媳俩也没带太多随身行李, 周丽雁一手拎一个, 一个人就能拿完了。
船只靠近码头,众人按照顺序依次踩着木板下船, 董晔书一眼就看到了先出来的段月珍,急忙迎了上去,挥手大喊,“嫂子。”
寒风凛冽,吹得人脸疼耳朵也疼,段月珍神思恍惚,听到人声喊大嫂勉强清醒了几分,紧随其后的周丽雁看到儿子面上一喜,脚步飞快,几步就走到了董晔书面前,看到他脸红红的,不禁有些心疼,“等很久了?”
董晔书从母亲手里接过行李,摇摇头,“不久,刚到。”
他看向段月珍,语气愧疚,“大嫂,过来辛苦了。”
段月珍忙摆摆手,“不辛苦,我也想来看看你。”
经过海上这一折腾,她对岛上的艰苦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心里叹息,难怪当年小叔子分配到这里时那般不愿。
周丽雁看了又看,只看到儿子,目光难掩失望。
董晔书还能不清楚她心里想的什么,无奈解释道:“今天周五,在上班呢,进岛的船说不准是哪一班哪一天能到,总不能让人家提前几天把时间给你留出来吧?”
周丽雁这么一想也是,心态瞬间放宽,赶紧说:“我不上班习惯了,这不是没考虑那么多嘛。”
董家父子三人都是军人,段月珍非常清楚军人的纪律,知道他肯定是请假出来的,冲董晔书笑道:“我跟妈还算幸运,听招待所的人说有的军属等一周都没船进岛,只能回去。”
董晔书点头,“有这种情况。”
“所以我说明年等我回去也行,不用费这么大劲来岛上看我。”
两个儿子都是这样,周丽雁叹了口气,“跑这么远是为了谁,你还不领情。”
段月珍嘴甜接了话茬,“哪有,晔书是心疼您。”
周丽雁对儿媳甚是满意,又笑开了花,“还好有你。”
驻岛条件艰苦,军区上下是很欢迎军属来访的,不过多是在夏秋之际,冬天来得很少,董晔书幸运借到了车,开车去营地的招待所。
周丽雁上了车,依然不忘这趟的主要任务,一双眼睛望着窗外,不放过眼前略过的任何建筑物,暗自嘀咕,供销社在哪呢。
董晔书提醒,“别看了,早过去了。”
周丽雁悻悻然收回了视线,骂他,“明知道你妈我想见未来儿媳妇,还故意不让我看看。”
“照片不是给你看了吗?”
“照片是照片,跟真人又不一样。”
“哪不一样,一个样。”
母子俩刚见面就你一言我一语斗起了嘴,段月珍下船后就上了车,还没彻底缓过来,靠在座椅上,含笑听着。
冬天太阳落山早,车辆开到军人招待所是下午四点多,天色微微发乌。
下了车,董晔书先领她们进招待所,他事先预订了一间双人房,放下行李后,董晔书先拿起热水壶去外面接了一瓶热水,给两人各倒了一杯热水暖身,“先喝点茶,等会儿我带你们去吃晚饭。”
段月珍根本吃不下,但也知道肚子里早空了,不吃点东西垫垫,根本撑不住,应了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