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见到叶苏,孙金凤忍不住舒了口气,“叶同志,这房子你可一定要买呀,为了你,我可是拒绝两个买主。”
叶苏从包里掏出一把糖,塞进孙金凤手里,“孙姐,吃喜糖——房子肯定会买的,这不一大早就赶来了吗?”
孙金凤道了句喜,随即关切地问,“你想到办法了?”
叶苏神秘一笑,抬手往顾平身上一指,“我对象有办法。”
顾平正负手四顾,听到这声“我对象”,手倏地从身后垂下,站得格外笔直。
叶苏噗嗤一声笑了,“没人让你站军姿,放松点。”
顾平:“…………”
未叙闲话,三人旋即动身去往办事处。
已经接近十点,办事员竟然还没上班,三人只能在门口等。好一会儿,办事员姗姗来迟,还是上回那女的。
办事员先一眼看到顾平,俩细眼亮了一下,后面几步走出了搔首弄姿的意味。很快扭到顾平面前,斜拧着胯问,“同志,您来办事呀?”
叶苏嘴角抽了抽,果然茶里茶气的夹子音在任何年代都是一个味。
“我们是来办事,可是你迟到了。”她插到两人中间。
办事员这才认出叶苏,脸孔顿时一拉,尖着声音说:“你怎么又来了?不是告诉你办不了吗?”
叶苏正要答话,顾平却先她一步问,“哪条规定说办不了?”
女办事员一愣,抬头看着面前高大的男人,这才意识到俩人是一起来的。女办事员以为他不了解情况,赶紧说,“上头不允许农村人盲目往城镇流动,农村如果都像这个女同志一样往城里窜,盲流遍地,那不乱套了?”
五六十年代确实有关于制止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的规定,城里人还给这批流入者起了一个极富歧视性的称呼——“盲流”。
那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要求,虽在强制力的作用下对稳定城乡有一定的作用,可也产生了很多弊端,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已经渐渐放宽了要求,且叶苏还是知青,原本也是来自城市。
然而有些地方和单位偏偏不知变通,墨守成规,处处为难人。
顾平皱起眉头,“你怎么说话呢?”
似被他突然冷肃的态度吓到,办事员愣了一瞬。
叶苏说:“我们并不是盲目往城镇流动,我们买了房子,并不会引起治安问题。”
孙金凤也说,“就是,小姑娘是要来做生意,推动经济发展。”
“做生意?”办事员闻言上下打量叶苏一番,目露鄙夷,“那也不行,我们得严格按章办事。”随即边掏钥匙开门,边不屑地哼道,“不就是个体户吗?真逗,一个乡巴佬推动经济发展……”
叶苏火气上涌,跟着走进办公室。
顾平拽住她的胳膊,轻轻带了一下,顺势走到她前面。
叶苏还以为顾平是要劝架,她可咽不下这口气,瞪着他问,“你拽我干什么?”
顾平:“……你别动气,我跟她说。”
叶苏一想顾平现在是她“战友”,今天来就是帮忙解决问题的,如此便点了点头,敛眉站在他身后。
另一边,办事员给自己倒了杯水,刚颐指气使地坐在桌前,一抬头看到顾平,忙堆起笑,“这位同志,你还有什么事吗?”
顾平冷眼看着她,“把你领导叫来。”
办事员脸上笑意凝固,“……找我领导干什么?”
“举报你办事敷衍,不尊重群众。”
“我这也没不尊重你啊。”一时想起自己刚才的话,办事员忙解释,“我刚说她呢,没说你。”
顾平面无表情,周身散着冷意,“说我不行,说她更不行。”
说着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几样东西,往桌上一拍,“把你领导找来!”
办事员被桌面震荡的声音震住,慌忙站起来,退到墙角。
叶苏垂眸看桌面,见是几个红皮证件,退伍证和立功证书,有一个三等功,还有一个是一等功。
孙金凤也走过来看,不禁啧啧称赞,“军功证书!”又指着证书对办事员说,“这位同志可是功成身退的英雄,有优待的,你可别为难人家。”
办事员抻着脖子往桌子上瞅一眼,小声说,“他是能享受优待,可跟那女知青有什么关系?”
孙金凤拽着叶苏的胳膊往顾平身上一搡,“看不出来吗?人家是两口子!”
办事员脸色有了变化,她刚才还在这男人面前扭捏作态,这下岂不是尴尬了?
恰在这时,门外传来另一个男人的声音,“小张,干啥呢?怎么这么大动静?”
办事员表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忙冲着门口道,“许处长,没……没啥,我这儿办手续呢。”
那人已经推门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