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方成功愣了神,还没反应过来,魏檗自己先摇摇头否了。
“不行,他年纪太大了,万一有个好歹,还要吴老师伺候。”
方成功反应过来了,嘿嘿一笑,不好意思挠挠后脑勺,跟魏檗说:“魏科长,要想整侯庆有,还是有办法的。”
“桂芬家两个半大小子,就不是好相与的善茬。”方成功说:“我再找几个半大小子,让他们看见侯庆有就用坷垃砖头砸他。半大小子们劲儿大,窜得还快,有侯庆有受的。”
魏檗噗嗤一下笑出声。
未成年人对阵老头子,这算什么?魔法对轰?
“对,就让小子们砸他,让他臭大街!”
此言一出,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几天,魏檗又到河滩村的时候才知道,方成功真的偷偷鼓动了好几个半大小子砸侯庆有。
作为农村最不安定因素,有人带头,没几天功夫,村里半大小子们不论知道原因的,还是单纯图好玩的,人人见了侯庆有低头寻摸砖头坷垃。侯庆有开始还气得骂,后面连门都不敢出了。
魏檗再带人去还电机的时候,发现没见到侯庆有,他家里多了个三十多岁,和吴老师面貌相似的女子,吴老师脸上也有了真实的笑意。
吴老师给魏檗介绍:“这是我女儿。”
“侯大爷呢?”魏檗忍不住问,“最近没怎么见到侯大爷?”
“他啊,进城看病了。”吴老师悠悠叹息,目光不知落在哪里,似在自言自语,“许是不回来了。”
魏檗心里默默的说,不回来是好事情。
她回去告诉没跟来还电机的方成功吴老师家瓜的后续,方成功说:“侯老师竟然病了?真病还是假病?我打听打听,忙完这段时间叫上几个同学,一起看看他去。”
你……
魏檗看到方成功眼里闪烁着光。行吧,看热闹吃瓜这件事,不分男女不分时间不分空间,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
有了“一同吃过瓜”的革命友谊,方成功和魏檗关系明显向前迈了一大步。方成功和魏檗聊起天来,不再只讲面上文章,不再只是谁谁谁好人这样的泛泛评价,而是开始深挖,某某背后的一大片瓜田。
吃瓜这种事情,就不能开始。
因为一旦开始,它容易停不下来!
变成一只猹徜徉在瓜田里的魏檗,在八月份终于下了第一场雨,包村抗旱工作结束的时候,已经吃瓜吃到撑,变成了山水镇人际关系“百事通”。
虽然尚不能跟混了大半辈子的老于比,但至少在别人谈论起某个人的时候,已经能迅速反应过来某某是谁拐了弯的亲戚,谁跟某某从老辈儿里开始有仇。
当然,对方成功说的很多事情,特别是对农技站里其他人的评价,她也没有全盘相信。而是通过多方印证,通过更多方方面面的观察了解,心里有了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第22章
◎收获的季节◎
比如孙天成。
魏檗对他的第一印象极好,踏踏实实,老实本分。
虽然第一次到山南村的时候,魏檗发现田里施肥过量,导致农田里都结了一层白霜,并且有刺鼻的尿素肥料(氨态氮肥)的味道,但她当时看到孙天成顶着烈日在农田里查看苗情,以为他只是太想让地里收成好了。
八十年代认识水平有限,不少人把化肥农药当成了丰产丰收的灵丹妙药。
后来魏檗跟着于明忠跑遍了山水镇的所有村子,发现山南村确确实实是山水镇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一个村子。其他村里化肥农药使用量虽然比四十年后多,却并不离谱。
但魏檗并没有因此责备孙天成,对孙天成的印象,也没有因为地里化肥使用量过多,而产生负面影响。
她以为,孙天成只是认识不足,知识储备不够。
她本想找机会跟孙天成谈一谈,告诉他关于农药化肥使用量“饱和度”的问题,只是还没找到时间聊,她便知道了“红旗农资店”的存在。
在有了红旗农资店可能跟某一个技术员有关的猜测之后,魏檗把所有的信息和线索串连起来,把目光转向了孙天成。
魏檗觉得,红旗农资店九成九跟孙天成脱不了关系。
为了自己家多挣钱,利用自己驻村农技员的身份便利,让村里的,信任他的老百姓们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魏檗对孙天成的印象大打折扣。
如果孙天成只是农资店的老板,农资店的销售人员,任凭他怎么推销农药化肥,怎么鼓动老百姓使用农药化肥,魏檗都不会对孙天成有太大意见。但他是驻村农技员!有自己的职责所在。
为了挣钱,有点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