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了转银镯,“自生自灭。”
日积月累,砌起来的砖块逐渐将唯一的出口完全封死,被封在里面的老人只能在狭窄幽闭的黑暗空间内、饥肠辘辘地等待死亡,“瓦罐”也就成了他们的坟墓。
物质丰裕的现代人听说必然不能理解,甚至疑问那些亲手将父母送进坟墓的人难道没有丝毫愧疚之心吗?
在那个年代饿殍遍地、战乱频发的年代,用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换取年轻人活下去,就是合理的。
上辈子知道时她也很震惊,这种罔顾人伦的丧葬习俗在宋代时候就已经废除绝迹,没想到现在还有。
但根据另外一种说法来看,缙云村采取这种方式,早已经不是普通的丧葬习俗,而是一种祭祀。
传说一旦父母寿命超过了60岁,就是在夺取子孙后代的生命和福报,会对家族香火造成不好的影响,于是村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延续自家的香火。
张成江问道,“具体位置在哪里?”
“不好描述,”纪眠卿摇头,“明天我们最好一起去看看。”
“怎么?”韩少景挑眉,“难道瓦罐坟还会起尸不成?”
起尸的一般都是保存完好的湿尸,像饿死的那种干尸一碰就碎,就算能起尸,也酥脆得不堪一击。
“说不好,”沈星御沉着脸缓缓道,“根据星象和风水来看,那里有藏尸养气之像。”
第25章 耀眼
韩少景一愣, 难不成干尸真能起尸?
藏尸养气一般出现在大型墓葬里,据说给活人灌下某种特殊的药水,然后活埋生殉, 时间长了会出现所谓的“生气”。
东晋郭璞所著《葬经》有云:“葬者反气纳骨, 以荫所生之道也。气感而应, 鬼福及人。”
里面提到人生存就是依靠生气凝聚成为骨骼,而人死去后皮肉腐烂、骨骼留存, 即是保留了生气, 这种生气能够感应祸福吉凶, 从而返还到子孙后代身上,生气越旺盛、得到的福气吉利越多。
所以大型墓葬中偶尔会出现这种形式的活祭,作为“藏尸养气”之用。
在场众人联想到这里, 不由得毛骨悚然。
活祭的手段有多残忍, 了解一下夏商周的历史就知道了,听沈星御的描述, 能达到藏尸养气效果的瓦罐坟, 恐怕占据了极大一部分山林。
秦岚川突然问道, “藏尸养气导致阴气大量聚集,会不会和缙云村阴阳倒转之像有关系?”
“应该关系不大, ”沈星御想了想, 皱眉道,“藏尸养气听着邪性,但还不至于造成阴阳倒转。”
“藏尸养气可不是简单墓葬能形成的,至少是个万人坑,”韩少景反问, “缙云村这习俗恐怕有千年之久,你能保证没关系?”
萧梦云作为队长, 见沈星御脸色不对,连忙出来打圆场,“不管有没有关系,咱们都得去看看。这会儿太晚了,明早去吧?”
韩少景瞬间转变态度,立刻附和,“我赞同!”
沈星御翻了个白眼,低声嘀咕了几句“恋爱脑马屁精双标怪”,沈槐安差点没忍住笑。
瓦罐坟只是缙云村阵法的一个小插曲,村民世代承袭这种丧葬方式,造成阴气大量聚集,“藏尸养气”的格局或许是设阵人选择这里的理由,却和阵法的关系不大。
那点阴气确实不足以引起阴阳倒转,上辈子并没有起尸,也没出什么岔子。
藏尸养气手段残忍血腥,听起来是靠尸体聚气荫庇子孙后代,实则是用尸体吸收埋藏之地的灵气转化成生气。
长久下去,那片地方阴气聚集,将会寸草不生,到最后灵气被消耗殆尽,就会彻底成为死地。
人如果居住在附近,阴气日渐吸入体内,不知不觉中会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俗称“活尸”。
沈槐安之所以没有阻止他们去瓦罐坟,是因为从那个位置看整个村子更容易看出阵法布局。
上辈子他们第五天才发现阴阳倒转之像是阵法造成的,这辈子她从一开始就想速战速决,现在神剑却邪到手,是时候提前结束了。
一直沉默的张成江终于开口,“明天我们兵分三路,分别上山,中午十二点准时在北山集合。”
为了不引人瞩目,秦岚川和张成江、楼枕水、张行舟最早出门,从村子东面绕了一圈上山。
萧梦云体力不好,韩少景带着她直奔北山。
沈星御、纪眠卿和净空三人作为最早发现瓦罐坟的人,最熟悉地形,沈槐安当即决定睡够了再出发,过了今天可就没机会再睡个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