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鸡鸣前才下过小雨,天凉湿润,极难走水。
明眼人都知道,这火来的着实蹊跷,待那大火熄灭,当真是烧得一点都不剩,万幸无人伤亡。
据说萧琳当场便动了怒,当街拂袖而去,这样的话传到有心之人的耳朵里,却是十分的受用。
是夜,萧琳带着冬儿梅音回到国公爷府上,萧瑜稍晚些时也趁夜色进入,四人齐聚萧琳房内。
当屋八仙桌上,正放着一个沾了些灰尘的布袋,里面所装的,正是无数人为之拼杀争夺的密信书据。
郗骏平说出密信藏匿之地后,万幸萧瑜多了一分心思,先告诉了萧琳另一处位置,待张兆率领众人出动后又把真实所在之处告知,萧琳派人暗中前往,这才保全了这些密信书据。
至于萧琳当街震怒,不仅是要做戏给旁人看,更是因为有些人居然能在幽州做到手眼通天,鹰爪狼牙已经伸到了钦差卫队里面,竟然敢抢先一步纵火烧街,怎能不令他满腔怒火?
四人将那些密信书据一一翻看后,由冬儿模仿字迹,将密信书据一一誊抄备份。
萧琳将从京亨通城柜坊与白云寺中得到的书证一并拿出,经过拼凑整理,终于得到了一份完整的罗列薛承容不轨谋逆的罪证。
其余只剩下了两封意义不明的书信,这两封书信曾经由郗悔保存,其中有几句话被他勾画出来,从笔迹来看,当时他应当是在颠簸的环境里,于夜间趁着微弱灯光来读,这上面还有一些糖糕点心的油渍,以及已经干涸成黑色的血迹。
若是推测不错,这书信应当是郗恢被害前正在马车中细读,或许在当时会有遗漏丢失。
看那信中的口吻,应当只是二人叙旧之语,杂着一些官样文章,除却污渍遮挡看不到的地方,也并没有什么异样之处。
当年的郗恢一定也是发现了什么,努力寻找其中的线索。
几人一时有些摸不到头绪,便煮了些清酒,准备用些晚膳,因萧瑜身上伤未痊愈,萧琳便同冬儿一起誊写,由梅音为二人研墨。
冬儿不便与萧琳坐的太近,然而桌上光亮有限,梅音便提醒她要往自己这边靠一靠,当心在暗处誊写伤了眼睛。
她写得认真,加之梅音说话时声音不大,一时没有听见,梅音便为她移了蜡烛。
萧琳停了停笔,向梅音瞥了一眼,可是梅音却只是为他斟满了茶。
这些被萧瑜看在眼里,他坐在一旁坏笑着说:“梅音,你不要只心疼冬儿嘛,难道我二哥眼睛就不怕伤到了吗?”
梅音脸霎时通红,点了点头,又从身后取来一个烛台,点燃后放在萧琳那边,这才免了他满心委屈又只能一副冷淡好似没有事发生的模样。
萧瑜枕着手臂看着两人别别扭扭的模样偷笑,起身将与门厅卧房相连的竹帘放下。
光线聚拢后,屋内比方才亮堂了不少。
这一下,反倒让他想到了什么,叫萧琳和冬儿先停了笔,请梅音同他一起将屋内所有蜡烛熄灭。
萧瑜解释道:“我方才见那圈点的笔迹杂乱,便推测是当年郗恢看这书信时因马车内昏黑所致。”
他吹灭床边的蜡烛,道:“但是转念一想,马车内空间狭小闭塞,烛光并无外溢,应当不会过于黑暗,即便车马颠簸,也不会致使每一处的笔迹都歪斜不成章法。”
他回到桌前,拿起那两张信纸,略等了几秒,几人的眼睛适应了黑暗的环境,竟然能隐隐看出一些透亮的光点,再等片刻,那纸上有些字迹竟显现出莹莹幽绿。
几人记下那几处亮光,点上烛火读来,却依旧不能连贯成句。
“唔……似乎没有这么简单,你们看,这是郗恢圈出的部分,若是这样解密,那至少这几个字应当连贯成句……”
萧瑜呢喃道,拿着那信纸仔细打量,拿起另一封没有笔迹的书信,两张信纸重叠后,前一封书信上勾画的圈迹,一一对应上了文字。
冬儿忙拿笔勾画,一一对应后来看,却不由得面色逐渐凝重,将那信纸交给萧琳由他来读。
“恩师在上,今陛下杀心深重,吾父子二人朝不保夕,薛承容步步紧逼无人相求,乃有一秘密相告,当年陛下萧竞权鸠杀先皇改诏篡位,得国不正,后衡阳王背疮发作,御赐梅花膏亦藏有剧毒,以致衡阳王暴毙而亡,若吾父子身故,恩师勿要冲动,理应保全自身,谨守此秘,不必为吾家人诉情,便踩吾父子坟土立身,吾亦可心安,万万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