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虽然不像傅家、尤家站在山巅之上不可撼动,但也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
孟堪浅酌一口,随意扫了一眼厅内众人。
他们对于孟堪的突然出现似乎也意料不到,有人惊讶有人戏谑,好一幅荒唐众生相。
孟堪冷冷一笑,这个圈子里从来不缺踩高捧低的人,从前孟家风光时,一个个挤破脑袋往他身边挤,现在孟家遭受重创,一个个如避蛇蝎,恨不得和孟堪划清楚河汉界。
“听说,你最近给你妹妹砸钱搞了个画廊?”孟堪目光落在了杨持身上,“这个是……”
向繁眯起眼睛,笑了笑:“杨持。我现在的助理,同时也是我妹妹画廊里的销售总监,以后还望你多多照顾他一些。”
向繁一般不亲自带人出来,除非……
孟堪含着笑,上下打量着面前的男人。
这个杨持,长得人高腿长,俊帅温顺,但是眼神清澈自然,孟堪一眼就能看出并非圈内人。
若不是杨持和向繁之前喜欢的类型相去甚远,他甚至都会以为向繁又新找了个情人。
还是说,向繁换口味了?
第23章
高悬在头顶上的水晶灯似乎永远不灭,它静默地描摹着来往人群的脸庞:或是深沉的,或是精明的,或是谄媚的。这群人叽叽喳喳着,又顾念这一丝“上层人”的体面,压低了声音去说,无非也就是那些被包装过的混账话: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的金银财宝,谁家的豪门秘史……
于是水晶灯也成了黑夜里的太阳。
而太阳之下,从无新鲜事情。
“看来我这一年不在国内,各个领域的局势都发生了变化。”孟堪的目光从杨持和向繁身上扫过,轻如羽毛,话却意有所指,“时间的确会魔法,既会让孟家被扭曲成面目可憎的模样,也会让我一贯熟悉的人变得陌生。”
“是好是坏,辩证看待就好。”向繁自然地接续道,双眸带笑,“从前年纪小,做事全凭本能,倒是没什么看人的本事。现在长大了些,能力也随之见长,看人就深刻了。”
话音一落,眼神也落在了杨持身上:“你说呢,杨持?”
杨持通身紧绷。
从小到大,他见过的最大的排面无非就是过年去县城里赶集,那记忆也要追溯到童年时了,父母抱着他在只有三层楼高的商场里朝前挤,就是为了看一眼商场请来的“明星”。
小杨持只能看到攒动的人群,还有几个和他一样穿着红色衣裳的娃娃,剩余的就是鼻腔里的残余的火药味——那个时候县城还能放鞭炮,杨持胆子虽大,也不敢去看,只能在父母怀里捂耳朵,遥遥地看着扬起来的滚滚灰尘。
至于那个“明星”,杨持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一个选秀节目出来的第一百名选手,没有公司签约,趁着讨论度还在就捞一波快钱。毕竟人都是健忘的,过几年又有新生的话题和人物了,趁热打铁惯常是聪明人的做法。
杨持却做不来这样的事。
尤其是把出山的机会让给杨舒景之后,邻里都说杨持是个傻孩子,不聪明,这样好的机会若是落到别人手里,决计是要趁热打铁贴上傅家人的。独独就杨持是个傻子,杨舒景的父母给了些照顾就涌泉相报,可谁都知道杨舒景是个心眼小的孩子,让出去机会他还能感激杨持不成?
杨持并非不懂得趁热打铁好办事的道理,可父母教导他正直地长大,要知恩图报。面对杨母昏睡在病床上的模样,年仅十一岁的他,再一次被“人微言轻”压倒。
他也并非无欲无求,相反,他非常地、非常地羡慕杨舒景。羡慕杨舒景的父母在身边,羡慕杨舒景可以和傅掩雪一起长大。
只是现在,计较这些好像也没有用处,成长就是让理智生长的过程,杨持时刻在勒令自己,不必多想,也不用总是回头看。
“向总说得很有道理。”杨持让自己放松下来,再怎么粉饰包装,这里还是涂脂抹粉的职场,他只需要平常心即可。“不过在我看来,向总到底还是过于谦虚了,我们画廊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除了向总知人善用,还是离不开向总的日夜操劳。”
“杨持,对吧?你是第一次来这种场合?”孟堪善意地笑道,“你比我想象中会说话多了。”
多的是人一到大场合就露怯,杨持的回答不算完美,但是给足了向繁面子。作为一名部下,能为领导争取到多少利益不能立竿见影,但是高情商的发言同样是一门拿得出手的本事。
“向总选人的本事的确见长。”孟堪挑眉,“比令妹好多了。”
杨持一怔,看来杨舒景攀上向嫆这件事,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