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上浆腌制肉片的过程,许多菜里都有类似的部分,陆淮以前就看时筠做过,连要用到哪些调料都能知道得差不多,两人一个递一个接,看着很有默契。
调料放好,时筠又往肉片里倒进淀粉浆抓匀,最后用一勺油来封住肉片,这样后面下锅就不会粘连。
趁着腌制的十来分钟,她又把葱花、蒜末等配料切好了,还有干辣椒和新鲜辣椒都分别切成段。
然后时筠开了小火,把青花椒放下去炒香,再下干辣椒。
炒到金黄酥脆之后,倒出来沥干净油,然后用刀背把花椒和辣椒拍碎,就是水煮菜的灵魂——刀口辣椒了。
豆芽和油麦菜,大火翻炒,加了一点点盐提味,然后就放在碗里作为垫底。
等着肉片腌制的过程中,时筠迅速开始准备煮鱼丸来,煮鱼丸最合适的配菜就是紫菜。
但紫菜一定不能加进汤里煮,她拿出紫菜,空锅开小火,把紫菜直接按在锅底焙出香味,然后撕成小块放在碗底。
煮鱼丸之前,时筠两边一起开锅,这边把蒜末下进去煸香,加了一大勺郫县豆瓣酱。
这个酱是时筠从厨师协会一个前辈那里知道的,是川省那边一个老师傅纯手工做的,比起市面上买的豆瓣酱品质好很多,那位老师傅每年都只做一点,全被识货的人垄断了。
对于厨师来说,调料和食材同样重要,食材方面,时筠在云溪村就能买到不少新鲜的,其他进货渠道也比较好找,毕竟现在重视食材质量的人很多。
但调料这东西,大部分人家都是直接去超市买,就算有比较也是在通货之间,并不会特别在意。
许多老手艺的师傅都得手工做,很难量产,所以产量小,也不会做什么广告,这就要靠圈内人口口相传了。
所以自从彭立来了,再加上时筠通过周会长认识了不少协会的前辈,他们在厨艺圈这么多年,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渠道。
从刀具锅具,再到各种调味料,倒是让时筠把在云间和家里的不少东西都换了一遍。
豆瓣酱炒出红油之后,就可以加水了。
时筠补了点生抽和盐进去,还有一点点糖提味,再加上少许水淀粉,略微给汤汁勾了个芡。
然后把肉片分散下锅,一定不能用筷子搅,直接滑熟即可,因为肉片充分吃进了水分,腌制很到位,所以完全不会脱芡。
下完肉片,她直接把之前汞鱼丸的原汤下锅烧开,再放入鱼丸煮熟。
这边一两分钟肉片就熟了,可以捞出来放在碗里的豆芽和油麦菜上面,再浇上适量原汤。
时筠在表面撒上之前拍碎的刀口辣椒,还有葱花和蒜苗,又用小锅烧了热油,在水煮肉片上淋上了一勺滚烫的热油。
“呲啦呲啦……”
热油还冒着泡,浇上去之后刀口辣椒的香味瞬间被激发出来了,虽然辣味很刺激,但闻起来并不会让人难受,反而勾引起了看客的食欲。
要用到油泼的菜肴里,这一步是最能吸引人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一起作用,虽然还没尝到味道,但足以让人感受到美食的幸福。
果然这一小锅热油浇下去,厨房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咽口水声音。
另一边的鱼丸也煮好了,时筠直接倒出来在放了紫菜的碗里,紫菜被滚烫的汤一烫,很快就熟了,再撒上点香菜末,一碗紫菜鱼丸汤就做好了。
两边的菜一起煮,而且都是要对火候把握得正好的菜肴,对厨师的考验很大。
但时筠的动作丝毫没有慌乱,反而井井有条,紫菜鱼丸汤和水煮肉片正好一起出了锅。
香味在厨房里横冲直撞,让人只想扑上去尝一口。
之前汞鱼丸已经很是鲜香了,但水煮肉片的味道更是霸道,无孔不入地侵入每个人的鼻子里。
陆淮三个人还有点准备,但他们也很久没吃到时筠手艺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更是都不停地往这边看。
陈永年和郑奇却是最惨的,不但受到了美食的冲击,还没办法表现出来。
毕竟他们现在算是和徐以柔一队,不能灭自己志气,涨他人气焰。
之前他们还觉得陆淮花愿望币花得莫名其妙,方瑜和白淼也估计是昏了头,但现在却完全理解了,毕竟吃得好才有力气录节目。
要是早知道时筠厨艺这么好,他们也愿意掺一脚凑着让她出手。
“好啦,这两道菜先端出去吧,我再炒两个菜就齐了。”
时筠擦擦手,指着出锅的菜极为自然吩咐道。
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陆淮就先答应了一声,还拿了碗筷出来,分给白淼和方瑜让她们一起端到大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