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祭天之前尚且不确定的、众人的猜测,女帝是否是个明主。
在祭天之后,完全没有了异议!
祥云彩照,天降甘霖,盛京灾情迎刃而解!
女帝是上苍认可的明主!
这些日子,盛京的人们多了个习惯、爱好。
那就是空闲之时,随处找一酒楼、集市、菜场、茶舍……
从达官贵人光顾的雅舍至平民百姓皆可踏足的大街小巷、吃食店铺……
都支了台子。
这并不是官府要求的,是商家自愿甚至是百姓们自发建成的。
因为去参加祭天的人实在太多了。
足足有三万个人啊!
仅仅向认识的街坊邻居、窜门亲友叙说当日盛况,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当日震撼以及现在灾情缓解后,他们无比旺盛的倾诉欲了!
这些台子,就是效仿以往说书人建的。
只是这回站在这些台子上的主角不止是说书人,是书生、是商户、是农民、是手艺人、是账房先生、是民间有声望的夫子、是所有人都在他那儿买肉的屠夫、是蒙着面纱的女子……
是当日参与了祭天的所有人民代表们!
这三万人,本就是民众一一推举而出。
在民间已经相当于是意见领袖了。
意见领袖说的话,往往甚至比起家人、亲友、关系亲近之人说的分量更大、更容易让人相信。
那些台子,就是这些意见领袖们,宣扬自己当日所见的场所。
随处可见的台子,随处可见的人民代表们。
有时候,你随便走进一家酒楼,就坐在大堂喝茶。
是完全不会发现这台子上少了人影的。
甚至会同一时间冲上许多个人影,在上面打着配合。
七嘴八舌、互为补充,力求清楚、明晰、准确地向那些没能参见祭天仪式的人们描述清楚当日场景。
因为,真的是大家一生中见过的最大的场面,最震撼的场面,也是最光荣的场面!
如果有人在上面说得不对,或者你觉得他说得不好,立马就会跳上去一个人补充描述!
还别说,这场面真是震撼极了。
尤其是,你可能早上去菜场看的是屠夫挥舞着大刀语气激动。
中午去吃茶是在一间酒楼看到书生文质彬彬、文采斐然。
傍晚做活回家又看到城门口最善口舌的商贩在眉飞色舞……
真的是有趣极了。
而,事实上,当日在祭天现场的的三万民众并不是都站在同一个位置,并不是经历了身边人同一番科普,并不是所见景象都完全一样……
描述总是有差异,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曾经历的不同,性格不同,描述也不同,又涉及到天地异象,怎么能不让人着迷!
特别是一个舆论经过大肆传播,到了后面,总会有些假新闻的。
越传越离谱,越传越厉害,都是常有的事儿。
到了后面,不仅是亲自参加了祭天仪式的人民代表们上去讲,听得多了觉得自己也了解了的人也上去讲。
比如说,现在一处酒楼的台子上。
有两个声称自己是当日参加了祭天仪式的人在叙述自己的当日经历。
这两人很秀,一人说,一人表演。
“我们两个可都是当日在台阶上站在最前面,离陛下最近,连陛下长什么样儿都看清楚的人民代表!”
这是一个身高一米八三的瘦子和一个身高一米六二的胖子的组合。
胖子负责讲,瘦子负责演。
新颖的“讲述”方式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说陛下当日怎么英明神武、被祥云彩照的人多了,咱们兄弟文采不够,今天给大家伙儿表演一番那异象和站在陛下身边的大臣们。”
诶!是个新奇的角度!
“大家注意看,瘦子现在是闪电。”
一边的瘦子点了点头,他面目周正严肃,不怒自威,身材和竹竿一样,是挺像闪电。
胖子继续说:“我现在是陛下身边的大官,最大的那个,大家知道是谁,名字不能说。”
台下众人心领神会。
哦,那一定是摄政王!
这些日子,女帝被夸得多高,摄政王就被骂得多惨。
胖子原本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嗯,欢迎加入依五而尔齐伍耳巴一每日看文和本人体型不符,是现代常说的贵公子音,不看他本人真的会被迷惑。
但他现在清了清嗓,语气瞬间变得低沉,有股刺耳的难听。
“陛下该念罪己诏了。”
砰的一声巨响。
瘦子把一边的桌子劈了个巨响,他模仿出雷电的轰鸣:“轰隆隆!轰隆隆!”
虽然是拟声词,却真的和雷电的一模一样!莫名令人从中听出什么怒气与威慑之感。
所有人都不由紧张了几分,气氛被渲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