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慕的种植条件显然与现代的没法比。
红薯又是第一次种植,没有经验,没有化肥,相对应的亩产量少一些也是情有可原。
但,无论如何,这对现在的大慕,真的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慕姝觉得自己这段时间还真是走运了,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她侧目望向满脸震惊与喜色的大司农,清冷的语气同样透着压不住的喜意。
“孙爱卿,你现在敢想了吗?”
大司农愣了愣,想什么?
从天下百姓们有望再也不饿肚子的欣喜中回过神来。
孙沥的脸慢慢涌上红晕。
想什么,想自己的锦绣前程!
女帝前面就在说他可以想想自己的封号了。
现在,似乎真的可以想一下了。
他双目满是强行压抑的激动,推辞道:“陛下,这,这封号都是您定的,哪里有臣子自己想的例子?”
慕姝摆了摆手:“例子不就是有人来打破,有人来做的吗?”
“朕不善文采,爱卿自己给自己想个好听的响亮的一等侯封号。”
“爱卿礼部可有交好的官员?”
大司农连忙摇头:“陛下,臣不结党营私的。”
慕姝失笑出声:“朕回头让礼部的大人帮你一起想,你们讨论讨论。”
“这是过了明路的,朕特批,不记你结党营私。”
“这是要记在史书上的名号,爱卿是不是要好好想想?”
大司农已经激动、无措、感动地说不出话。
女帝也太贴心、太为他考虑了吧!
不过,慕姝想了想,“这赏赐算朕提前应允你的,具体的旨意恐怕得等到几个月之后红薯成熟,七郡的灾情真正缓解之后才能落到你府上。”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
现在是七月,正好还赶得上秋红薯的种植时间。
现在种植下去,正好在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能够收获。
正好赶上冬季。
浮水郡等七郡目前还靠着存粮过活,官府的存粮也还充足。
因旱灾而导致的今岁秋收落空,现在看正好能被红薯给补足了。
顿时,慕姝觉得前景充满了美好。
大司农也理解地点头,“微臣叩谢陛下恩典!”
他现在浑身充满了干劲儿:“陛下,臣这就带人整理出这红薯的种植条件、种植方法、种植的注意事项等。”
“今晚写成折子,明日上朝给您呈上。”
慕姝微微笑开:“好。”
“有劳爱卿。”
于是,翌日上朝。
在苏安顺唱完“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后,大司农便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群臣颇有些好奇惊讶地向大司农望去。
因为在往常,大司农在朝堂之上就像个隐形人似的,几乎不会多嘴。
不过也只要稍微一想,就能明白过来。
联合对方前些日子在朝上请女帝和国师莅临司农司,昨天听说陛下真的去了。
并且他们都收到了从皇宫中送出来的名为“红薯”的吃食,大家便心里有数了。
啧,真是没想到。
竟是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司农在女帝面前最先立下了功劳。
他们听着大司农侃侃而谈,准备找上机会附和吹捧或者挑刺找茬。
然后……
面色越听越严肃,眼神越听越震惊!
听到那个推测而来的亩产至少两千斤,全都惊呆了……
!!!
他们是在做梦吗?
大司农莫不是在说梦话?
亩产两千斤,那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时下的江南沃土,每年向国库上交赋税与存粮最多的郡县,水稻的亩产量最多也就不到三百斤。
那已经是风调雨顺的丰年、最肥沃适宜的土壤、经验丰富的农民,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达到的产量。
结果,大司农说,他新发现的这个红薯种子居然亩产两千斤!
“大司农,在朝堂之上,关乎这等民生的大事,可不能说大话!”吏部侍郎几乎脱口而出了这句质疑。
尽管他知道孙沥敢这么说,就证明了他试验种植的红薯就是有这么高的产量!
但,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慕姝心情有些愉悦地欣赏着群臣或是讶异或是质疑或是惊喜的面色。
手指轻敲着龙椅,等待孙沥继续解释,等群臣消化这个喜讯。
其实,这还是孙沥往保守了报的。
事实上,这事证明起来再简单不过。
毕竟,司农司试验种植都有记录在册,昨天在司农司的所有侍卫、宫人都是人证。
即便再难以置信,群臣也不觉得女帝会耗费这么大的精力配合大司农演这么一出戏。
那……便是事实。
于是……机灵的臣子在听说昨天居然是女帝最先发现了红薯的果实后,已经面上堆满了笑意地跪地高呼:“这是我大慕明主降世,上苍降下的又一福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