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辛戎想要说话。
达隆一挥手,示意他闭嘴,“拿着两千万想干什么?造我的反吗?背着我偷偷另起炉灶?”
辛戎闷了半晌,抬眼,迎上达隆愤慨不平的脸,冷静地说:“我不欠你任何东西。”
闻言,达隆是彻底爆发了。他颤巍巍地起身,随手抄起桌上的一份食物,朝辛戎砸去。
瞬间,那充斥鼻腔、不正宗的滋味,扑落到了辛戎身上。
“这世上有我这种人,就会有你这种人,注定要被我消灭!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只害虫,肮脏的外来杂种!”
也许是太过激动,达隆说完,就引发了一阵剧烈咳嗽。
放在以往,辛戎会去搀扶他,尽可能体贴地去照顾他。今天,他冷眼看了一会,转身,叫来了女助理。
女助理自然是惊讶无比,但她很识趣地按捺住了表情与好奇,目送辛戎头也不回离去。
既然已经暴露,就再无回头路可走。
辛戎坐上出租车,路过世贸大厦,叫司机放他下车。
这一天,差不多耗得他筋疲力尽,但他看见了圣保罗大教堂,突然很想进去逛一逛。教堂里有摇曳的光亮,原来是点了蜡烛,穹顶高耸空旷,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替愚昧的众人受刑。
他安静地坐在最后一排长椅上。
他想起在揭岭的那座海边小教堂。教堂后院有一棵空心的大树,许多人说它死了,可每年春天它都会长出新芽,证明自己活着。那树洞成为他的避难所,每当感到难受时,就会缩着身子,躲在里面。逼仄的空间,还有黑暗,让他觉得安宁。睡在树洞里,他似乎能听到一个声音,彷佛辛羚在耳边温柔地说话,戎戎别怕,妈妈在。后来,他的身体成长太快,最终再也不能被树洞所容纳。有一天,树销声匿迹了,后院变得光秃秃的,他不知所措,去问牧师。
牧师没告诉他树的去处,却向他讲了有关约拿的一个故事。约拿按照耶和华旨意,鱼腹逃生后来到尼尼微城,宣告耶和华的预言。但耶和华仁慈,并没有按照预言降灾给这座城,约拿不解、生气。他去到城东郊,俯瞰尼尼微城究竟会怎样。第一天,耶和华让约拿待的地方长出了一棵蓖麻树,约拿躲在树荫下乘凉,免受太阳炙烤;第二天,耶和华让虫来蛀这棵树,树便枯槁了。耶和华还命热风从东边吹向约拿,约拿晒得痛不欲生,再加上失去了那棵蓖麻树,遂向耶和华求死。
耶和华说,这蓖麻树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生,一夜死,你就如此爱惜、失魂落魄?却不怜惜已经悔改的人?
牧师讲到这里,辛戎插嘴,因为蓖麻树带给了约拿好处,约拿爱它,在乎它,而那些人与约拿无关,即使悔改了又如何,所以约拿大可以不关心、不宽恕。
牧师抚摸着他的头,笑笑,约拿是先知。他就是证明上帝慈爱的最佳例子,对惭悔的仆人显出恩典与宽容。
辛戎撇撇嘴,心忖,这太怪了。约拿就像承受了两巴掌的傻子,不仅不能愤怒,还要感谢给他巴掌的人。
若是换成自己,与其对罪人大发善心、宽厚大量,他更愿意为无辜的树流下眼泪。从那刻起,他就模模糊糊意识到,信仰,只不过是一场大型驯化。
他不会信仰任何人,人最善变,包括自己。
作者有话说:
爱德华.霍普——美国写实派画家,最为著名的作品叫做《夜鹰》1942,描绘了费城人餐厅的午夜场景,通常被解读为对现代人类存在主义和孤独的探索。
第34章 33
33
辛戎到马场时,兰迪正准备吃晚饭。兰迪有些意外他的到来,把他请进屋,问怎么没提前说一声。
他用中文回,我想看看柚子。兰迪听懂了,朝厨房瞟了一眼,问他吃了吗,要不要一起吃点东西。
他耸耸肩,全无所谓。
烤的奶油通心粉,加了点从罐头里倒出来的肉酱,被端到茶几上。兰迪摸摸鼻尖,似乎对菜色的贫乏感到不太好意思。辛戎大方地笑笑,刚想说没关系,让大家都能下台阶。兰迪立马道,要不我再弄点别的吧。辛戎摇摇头,装出热情,放弃沙发,盘腿坐到了蒲团上,一副要开动的架势。
成年后,辛戎很少直接坐到地面,除非维持得特别干净。在马场,每日就有不少体力活要干,劳累一天后,能将住处再打扫得纤尘不染,属实是靠毅力。
辛戎甚至怀疑,这人是否有洁癖。
两人边吃边聊,辛戎轻描淡写地提起上次与达隆的不欢而散。兰迪愣了一下,问,这会影响收购吗?
辛戎想了想,会。而后继续低头吃通心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