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拿奖学金得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他得住好一点。当下也不再犹豫,签了租房合同后,便回去打包行礼,当天下午便住到了李家村里。
他入住后,李长生又送来一盏灯。
他正纳闷这灯怎么这么奇怪时,就见那里正往那白色的灯柱上一按,居然亮了!
这是什么东西?
他大脑当机了好一会儿,忽然想到今年听到的一些传说。说是神仙去岁入京,在皇宫设了法阵,引来太阳之气为宫中照明。如今宫门上的太阳灯已成为京中一景。每到夜幕降临时,便有许多远眺皇宫,看着宫中的灯依次亮起时,在感叹神奇之时,免不了也会生起几分向往。
人对光明的追求是永恒的,现代人已很难理解这一点了。
杜明泽怔愣了好一会儿,便试探着问道:“这可是吸太阳之气的灯?”
“公子好见识。”李长生立刻夸赞了起来,“这就是太阳灯。是小的为了公子们读书,特意去瀛莱山买的。这个不收钱,请公子小心保管,每日白天放阳光底下晒晒,晚上就能用了。”
这不用李长生交代,杜明泽也会小心保管的。
他接过灯,将它摆放在桌上。待李长生走了后,他拿出自己的课本,坐在床前,在灯光下将书本摊平,开始温习了起来。
李家村房屋好,有玻璃窗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很快,便多有人前来租房,甚至连过路商客也有前来进行短租的。
一时间,李家村一屋难求,村民们加班加点的装修都跟不上租房需求。这个时候,那些没入股就后悔了。
早知道这么赚,就入股了啊!
但现在想入股又不可能了。包子就那么大,谁不想多吃一口?
有人看得眼急,思来想去的,便去瀛莱山,想自己贷款。但因着资产太少,不符合贷款要求后,又不得不回来求李长生。
可李长生也没办法,这事已不能轻易更改了,只能安慰道:“神仙说晚点要种苹果,种葡萄,专心把地种好,也是能赚钱的。”
这不是废话吗?好好种地当然能得个温饱,但哪有租房来钱快?那些短租的客商一晚上就给100文,还只包了晨食,想吃东西还另外给钱,这钱赚的,哗啦啦的,能不眼红嘛?
跟利益的事一沾边,矛盾就起来了。不过李长生也不是吃素的。当初让你们加入,你们不加入,现在想摘桃子,想屁吃?不服,那就憋着,不然别在村里住了。
狠狠打压了几个刺头后,他又想了个开源的法子:办村里食堂。
这回要搞个大的,直接造神仙住的那种房子,用砖和水泥造房。
经过多日的观察,他发现那些来的商贾对于乡间特产特别感兴趣。他们村靠着山,弄个蘑菇、野菜也是容易。只是现在没个馆子,吃饭都得送,且因着房间狭小,商贾谈生意也不便。
索性造个房子出来,开成饭馆,再弄几个雅间,搞上一些乡间特色,届时这些商贾谈生意的地方有了,乡间野趣也尝到了,等他们回去了,还不得传播开去?
把这想法一说,之前那些没入股的就跟疯了一样,纷纷表示愿意跟村里共进退,共富裕。
那签字画押叫一个利索,都不带犹豫的。
市场众听了李长生的汇报,不由哈哈笑。
李长生还真是个人才,再好好培养下,没准以后还能去别地搞脱贫?
第51章
李长生的做法在市场内部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人都觉得, 或许他们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宣传阵地了。
“这个事还是要好好当作典型好好宣传下。”欧阳玉点了点桌上那份“李家村发展报告”道:“这为我们如何有效开发封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案例。这个李长生很可以,可以当典型宣传。”
“是的呢。”周琦点头,“我们来到这里是被迫的, 但是既然来了, 总得想法在这里扎根。我们目前与朝廷的合作还算愉快,但这种事说不准的。说句难听的,眼下这个天子是可以的, 但谁知下一任会是怎么样?所以我们还是要经营自己的势力, 树立典型, 营造出一种瀛莱山模式。”
他喝了口茶,又道:“简单来说, 就是要让大昭人向往我们的文明, 我们的生活。至于要怎么吸引他们, 这个李家村就是个很好吸引点。谁不想过好日子呢?这样的宣传多了,例子多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影响这个世界的民众,让他们想到瀛莱山就想到先进;想到瀛莱山就想到发达与富裕。心生向往,便能对这个世界的政|府起到制衡作用。毕竟, 民众有多种选择时,哪个当家人都得衡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