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们对主演的培训,要参考剧本内容的,例如徐进就得特训爆破常识。
“分线条叙事,还是交叉?”
张一鸣面无表情,“重合叙事!我都能从教官那听到八卦,可见改编后的剧本很离谱。我听到改编版本是,华裔女记者联系外交部,华裔女记者传递信息,特战队听了华裔女记者的建议,才去解救人质。”
元初一很少因为什么而大惊失色,此时也不得不说,她十分震惊。
“开玩笑呢?特战队,执行国际任务,听一个外国女记者的指派?”
“高卢籍华裔!”张一鸣纠正。
“华人也不行啊。”
张一鸣摊手耸肩。
“如果剧本真定下来,他们估计得找你谈具体剧本问题。主要变动在你那里。”张一鸣关切道:“……你签合同时,有没有签番位?”
元初一摇头,上头亲自指定,她也是看过完成初始剧本,确定没问题,才正式签约。
张一鸣瞪大眼珠子,“没有?他们不会拿你做一番,实际给新人或者其他女艺人抬轿子吧?”
如果是这样,那就能理解了。那元初一捧人!
怕就怕这点,元初一出了名的不在乎番位。如果计较违约,舆论上不好收场。
“番位倒无所谓。”元初一是真不在乎,“剧本如果真按你说的方向改剧本,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边真刀真枪交火呢,那边一国外女记者搁那扮演圣母。怎么?华夏“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本方针不需要顾忌?
他国打成一锅粥,8个人的特战队能参与战斗双方?救人啊大哥,救回自家国民赶紧回啊,有能力才帮帮其他人。
……
俞骁还没过来,元初一就被找回海政文艺中心谈话。
在场除了导演编剧,还有动作导演黄亮亮、港城编剧鲍晓杰,以及两家出品方……新增出品方公司魔都不知火影视,以及港城皇家影业。
会议组织者,是海政文艺中心的三位领导。两位领导在一旁帮忙说服元初一,只有一位穿军装的领导,从进来就一直冷着一张脸,从始至终没吭声。
汪姓领导态度老温和:“尽量为了丰富故事冲突嘛。就像《蛟龙》,叙事也是两条线。一个是撤侨,营救人质;另一个是华夏医疗队发明了病毒解药,导致主角深度介入到当地的混战。”
汪领导指了指动作导演,“黄亮亮是咱们剧的动作导演,他同样是《蛟龙》的动作导演。很熟悉《蛟龙》拍摄的具体情况。”
《蛟龙》,刚把元初一从国产电影票房第一宝座踹下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翻倍有余,把单部国产电影票房拉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蛟龙》之前,国产电影排名第一的电影是元初一主演的《风雪羌塘》,国内票房16.22亿。
元初一抽抽嘴角,看看手里的新剧本,又看看在场的几位。
“遇到伏击,一车难民被打得血肉横飞,只有特战小分队毫发无伤,就为了特战队扔下包袱,继续前行,展开下一场戏——闯进恐怖组织营地?”
她往前翻了两页,指着其中某个片段,“外籍女记者要求加入特战队一起行动,作为海外执行任务中的军人,居然同意?”
往后翻几页,指着某处:“特战队与军舰失去联系,女记者指挥特战队行动?越过上级命令,去参加一场本不属于他们使命的行动?”
再翻:“女记者解开中东战场迷乱?”
这特么不是女记者,是大国外交官部长吧?怎么不指挥对战双方国家,来个情报对账啊!
元初一不在乎木又龙和鲍晓杰的反应,她只是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海政文艺中心的两位领导。
“您二位,真认可这样的改编?”
元初一能理解木又龙,在他的脑回路里,没有对部队最起码的逻辑性。
毕竟他港城人嘛。
可海政文艺中心是怎么回事?这个项目牵头的人可是他们。
封骥呲笑一声,在安静的会议室格外刺耳。
汪姓领导尴尬一笑,“艺术创作嘛,不能完全遵循现实,得允许一定程度的创新。就像《蛟龙》,主角也是打不死的小强嘛。”
那您对艺术包容性还挺强。
元初一神色不惊,平静道:“几位和海川的俞总联系吧。我只是海川旗下的演员,合同怎么签,我怎么遵守。行了,我还得参加军训,这也是合同规定的演员义务。”
合同的确没签番位,可架不住俞骁和元初一对剧本挑剔。在剧本的改编上,元初一方白纸黑字签署了详细改动条例。现在的改编,属于叙事大框架变动,违约了亲。
在场几位集体傻眼,尤其木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