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重生被迫做明星(515)

作者:大花不吃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由此,真正的故事得以展开。

男主的情人、被女主控制多年的爱慕者、男主姐姐、女主父母、警察、记者、媒体轮番上场。

故事的最后,格特重回艾尔莎手心,被迫再次端起中产的假面。

……

情节一波三折,可整体故事并不复杂。

需要刻画的是人物的状态,精心雕琢的是镜头语言。

……

3月1日正式开拍,一切进展非常顺利。

用大卫·科波拉在片场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元,你超出我的预期。”

金斯米尔更满意。

作为原作者,第一次担任编剧,压力巨大。

好在剧组愿意听她一个新编剧的推荐,启用了初一·元。除了发色与瞳孔不符合她的原著描写,其他一切简直是书里等比例抠出来的艾尔莎。

不,不对。

“初一·元,饰演出我想写、却没能写出来的艾尔莎。”金斯米尔在内心纠正。

艾尔莎被父母操纵且标价出售的童年,逼出她的虚假人生,她渐渐从中发现乐趣。

面对不同的人,人格切换自如。

她本人一直足够清醒。

因此,当婚姻走入死胡同……

格特指责艾尔莎试图用孩子来拯救他们的婚姻,艾尔莎回答:“这不是拯救,而是寻找灵感。”

……

艾尔莎发现孩子不是解决之道,丈夫的确难泥一滩。决定把格特栽赃了事,搞死算球。

反正不是第一次。

等艾尔莎联系被她控制长达十余年的富二代爱慕者……结果发现这个社会,男性不过一丘之貉。

和富二代真正开始关系的第一天,对方居然向艾尔莎展示豪宅无处不在的监视设备?

被控制——彻底触碰艾尔莎的逆鳞。艾尔莎决定结束新游戏。

此时,被栽赃的丈夫,居然在她布下的天罗地网下挣扎求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公开求饶,并没有一烂到底。

艾尔莎决定以胜利者的姿态浴火重生,完成一次新的假人格塑造。

爱慕者死去,自己成为受害者,格特是失败却发誓改过自新的丈夫,一切如艾尔莎所愿。

……

“我写的艾尔莎,只有从受害者到加害者一重转变。婚姻的不幸,迫使她绝地反击。”

金斯米尔琢磨,“被初一·元更改后的艾尔莎,从来都是加害者。婚姻甜蜜的那段时光,艾尔莎准备从此经营天堂,不再涉足地狱。”

“可惜,格特不够格让艾尔莎一直做甜心,他只是个享乐自私、朝三暮四的普通男人。”

“初一·元,真正演出了艾尔莎既是最好的女孩,也是最坏的女孩。”

……

元初一从大导身上,学到足够精彩的调度与叙事。

实战的确锻炼人。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拆解方式,不同的镜头语言,呈现的节奏截然不同。

大卫·科波拉对节奏的把控,对悬念的营造,炉火纯青。

元初一时常跟着导演屁股后面,时不时赞叹:“卧槽还可以这么表达?”

例如,开头情节。

丈夫想杀死自己,好不容易逃出来钱又被偷,是不是很落魄?因此艾尔莎才好战战兢兢通知富二代爱慕对象来接自己。

可艾尔莎作为高智商,会轻易被偷吗?

不可能。

因此改编剧情,大卫·科波拉让编剧添加两句对白。

艾尔莎前脚被偷,小偷情侣还未下车,她主动搭话。

“是他唆使你的吗?”

女方五分惊诧三分不屑两分得意道:“是我唆使他。”

两句对白,直接奠定整部影片基调。

元初一表示:“学会了学会了,导演真正该做的剧本改编,原来在这里。”

……

很快,《失踪罪》完成拍摄。

杀青时,大卫·科波拉和元初一拥抱:“元,十分庆幸你去年及时风靡全球,不然这部影片,我可能会留有遗憾。”

合作场合的寒暄,元初一并不当真。

庆幸?片酬砍半那种吗?

不是俞骁据理力争,她可能等同男主角姐姐的片酬,对方才几个镜头?

元初一得体微笑:“我更荣幸。”

……

元初一不知道,导演说的是真心话。

上辈子,《失踪罪》收获巨大成功,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片子成功不代表内容瑕疵不大。

上辈子《失踪罪》长久备受诟病的缺点——女主角不够【邪典】,且台词飘忽!

影片前三分之一精彩绝伦,一直到揭露一切出自艾尔莎的谋算,明暗两条线,悬疑感处理得非常充足。

可从揭开女主阴谋开始,艾尔莎的人设,不断往精神病患者崩坏,故事内核变得格外拉胯。

好好一部黑婚姻、黑警方、黑中产精英、黑人类繁衍和大众媒体等主题的影片,当主角变成疯子,其深度顿时跌入谷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