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国庆揉了一把元初一的短发,“臭丫头,就会哄人。”
刚才有那么几秒,他的确害怕妹妹会想定居国外。
妹妹名气越来越大,找个男朋友,名气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想生活得自在,定居国外,的确是个不错的选项。
他明明知道,内心还是极其抗拒。
元初一扒开眼帘的发丝,不认同反驳:“怎么能说哄人呢。我很认真的,哥你在哪个城市定居,我肯定跟着你跑,做你的邻居。你别想抛开我……”
元初一垂下眼皮,把头靠在元国庆肩膀,紧紧抱住他的胳膊。
如论如何,她都要让元国庆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
哪怕他们平常工作天各一方,家在一起,后背就靠在一起。
……
元初一乐不可支,盘腿坐在宽大的布艺沙发上,就着春晚啃鸡腿,茶几上摆放着各种果汁汽水。
不锈钢盆装得满满当当,是元国庆大厨的第一锅卤菜——两条金钱腱和两只整鸡。
元国庆端过来一盆新卤出来的鸡蛋土豆海带之类的素菜,放在茶几上。
看元初一开了好几瓶各种饮料,老大哥忍不住提醒:“过年,你想喝什么,允许你暂时放纵。平常多喝水和茶,明白?”
元初一鼓着腮帮子“嗯嗯”点头,“知道。我剧组的小伙伴时不时的,就邀请我一起喝一杯,我都很少去。”
元国庆和晏昭同款皱眉……
元国庆严肃问:“你说没说,以你的年龄,华夏家长一般不会允许你喝酒?”
晏昭这个除夕没再把自己灌醉过去。他陪同元初一尝试各种外国饮料。
听元初一说经常被约喝酒,晏昭一顿,随手打开一瓶易拉罐,猛灌一口,卧槽,什么玩意,好难喝。
他抬起胳膊,用上胳膊衣物抹了一把嘴角,有意无意试探:“什么人啊,和你熟吗?动不动邀请女孩子喝酒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元初一捞起一颗卤蛋,太烫,她两只手来回倒腾好几下。
元国庆赶紧递给她一个小碗,这才把她的爪子解救出来。
晏昭拿过来一双筷子,瞥了一眼她烫得通红的掌心。
叹气道:“就不能等我拿双筷子吗?”
越亲近,越能发现初一的孩子气。
这种感觉真好。
元初一拿筷子狠狠将卤蛋戳了对穿,这才回答元国庆此前的问话,“剧组的主创们。他们经常邀请的喝一杯,不是国内酒桌文化灌酒那种,就是小酌。哥,我都22岁,22岁,不是12岁。早过了不能喝酒年龄。偶尔去一次,还蛮有意思。有些调酒味道还怪好。”
咬上一口卤蛋,香醇Q弹,蛋黄糯糯入味,“哥,你卤菜技术越来越好了啊。”
“是现在香料配得足够齐全。和技术有什么关系。”
“反正好吃。有哥你做的卤味,才叫过年。”元初一在沙发摇头晃脑。
见晏昭似乎在一旁欲言又止,元初一才想起还没回答他的问题。
赶紧介绍道:“我觉得吧,在他们心中,我机械高手的标签,远远大过女性标签。博士……扮演博士的演员,到现在都没放弃拉我陪同他参加6月的布尔歇国际航展。”
元初一嘚瑟道:“他们比较崇拜我。嘿嘿。”
第236章 瞎胡闹的元初一
晏昭曾经分享过他某次心路历程。
《青春正好》横扫奖项,他捧回金影奖最佳男主角,从衣香鬓影的晚宴回到酒店。
那天的他,难得开心。
外界一直有声音,指指点点说他遭遇影帝墙,未来肯定会泯然于众人;嘲笑宋飞得不偿失,为报恩前途不顾。
晏昭嘴上不说,心里特别不服气。
《青春正好》给了说这话的人们,非常响亮的一记耳光。
退出繁华的晏昭,次日特意丢开返回大陆的宋飞等人,订了一桌淮扬菜,准备独自庆祝——爸爸妈妈喜欢清淡口。
去之前,他走上港城的街道,人流如织,每个人步履匆匆,目标明确奔赴未来……在他们身后,有一根看不见的风筝线,牵引忙碌的人群,随时返巢,安顿身心。
晏昭站在港城的街头,突然心生疲倦。
连轴转的忙碌过后,他陷入深度的迷茫。
没有赴自己订好的宴席。
晏昭站在维多利亚港口,海水拍击路基,他突然意识到——从今往后,无论多么成功,他已经失去了可以闹别扭、臭显摆的对象。
爸爸妈妈,离开了。
那一刻,晏昭说,“好像站在路面,和走进海里,并无多少区别。”
晏昭说这话时的表情,特别像说“早上我不想喝豆浆”。很随意,漫不经心,并不觉得这个心态有任何问题。
……
元初一省视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