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粉丝多的那账号,写的多是一些较为愉快或者说日常的事,比如“今天婆婆过生日,一家人相聚”“到公婆家吃饭,嫂子辛苦了,嫂子的手艺真的超级好”之类。
初南将两个帐号都仔细研究了一番。
两个帐号都是几年前开通的,不过直到结婚那会儿,张雅丽才算是更新频繁,而且,情绪变化得也算快。
比如晚上九点多她才刚在大号上写“老公买的东星斑”,下面附上了一张料理好的鱼照;当晚夜深人静时,她又跳到小号上:“下班回家,煮饭,做菜,洗碗,收拾屋子,然后,十点了。婚姻到底给女人带来了什么?无趣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家务,以及,对方的理所当然”。
这张雅丽,情绪变化得还挺快啊。
再比如,昨天才刚在大号上发了句“新岗位,新气象”,下边附着在行政办公室里比“耶”的照片;今儿她就在小号上写“日复一日的工作令人窒息”——想也知道,在丈夫婆婆的要求下调了岗的张雅丽,新工作十分不如意。
不过……
奇了,初南在笔电和手机上对比着两个帐号,可对比到一半时发现:张雅丽的大号至今依旧在更新,可小号在今年三月,突然就戛然而止了?
怎么回事?消极情绪都没了?全发到大号了?
可再一翻大号:也没有啊,大号上一如既往地全是些正面的快乐的正常的心情。
不情绪低落了?
不对行政岗厌烦了?
不对老公有埋怨了?
今年三月时,她老公人都还没被绑呢。所以三月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导致张雅丽再也不更新小号了?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突然放弃所有负面情绪的宣泄?初南看着小号上最后一条心情:“原来大家的婚姻都那样”,啜着热咖啡,陷入了沉思。
第127章
与此同时, 肖志杰家迎来了一名不速之客。
这位姓纪的警官并没有带来什么有关阿华的信息,反而问了一堆看似无关的婆媳关系和妯娌关系。
肖志杰是肖华的大哥,人还没回家, 接待纪警官的是他的太太田芳:“警察同志,我对阿华夫妻的具体情况其实也不太清楚, 因为没住一起, 能碰面大多是因为家庭聚餐。您想想, 大家坐一起吃饭, 那肯定是摆着笑脸和和乐乐的啊。而且雅丽和阿华才结婚一年,又没孩子,又不用跟公婆住, 哪会有什么矛盾啊?”
田芳将一杯热茶送到他面前, 纪延道了谢:“张雅丽从来没跟你……”他顿了一下, 说到这,又将原本欲出口的“吐槽”二字换成了:“评价过肖华?”
田芳摇头:“没有。”
“肖华呢?婚后有单独来过这里吗?”
纪延看过了之前的口供:肖华在婚前一直都是跟父母兄嫂住的,这套房子也够大,快两百坪的样子,四个房间,一家子住绰绰有余。
对肖华来说,这里应该算得上是除了婚房之外,最类似于“家”的地方了吧。
“您是说,像雅丽没煮饭时他过来吃饭的那种?”
田芳的语气很自然,自然得让纪延觉得这肖华应该常有类似的举动:“他常常来你们这吃饭?”
果然:“是啊, 大概一周有一、两次吧。”
纪延:“自己家里不开伙?”
这下田芳没直接回答了,像是有些不好意思。
那是种感觉自己正在说他人八卦时的不好意思。为此, 田芳换了个较为含蓄的表达:“雅丽工作忙,朋友也多, 又没有孩子……”
言下之意即:工作忙,没空做饭;朋友多,常约着在外头吃饭;没有孩子,想不着家就不着家。
纪延明白了。
田芳能这么说,很显然是肖华曾经做过了类似的表达。
这些生活里的细枝末节,哪一点都不值得扯到台面上来讲,可哪一点扯出来了,却都是夫妻间那点可日日上演的计较。
他懒得再绕圈,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你觉得张雅丽作为一名太太和一名儿媳,算得上称职吗?就从你自己的角度。”
田芳睁着双大眼,好像很奇怪警官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
不过她还是很实诚地回答:“称职啊,现在阿华人都不见了,她还能把我婆婆接过去一起住,说实话,这都已经超过‘称职’的范畴了吧?”
说这话时,她表情里带了点感激,也有点如释重负。
当然了,张雅丽把婆婆接走了,自己就不用照顾老人了,能不如释重负吗?
纪延明白她的心理,不过这不是重点:“除了这件事之外呢?或者说,在此之前呢,你觉得她算不算得上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