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邓爷爷,慕言记住了。”
当时的韩慕言和邓海赊都不会知道,一句玩笑话,竟倒成了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当时七岁的韩慕言,不解其意,但二十年后的韩慕言,却是深有体会。
————
“慕言!你真的是慕言!”
阔别数十年,再逢故人之子,邓海赊难免有些激动。
“走,快进来坐,咱们爷俩好好聊聊!”
邓海赊拉着韩慕言的胳膊就要把他往屋里带。
“等等,邓爷爷,我还带了一个人,”韩慕言及时止住邓海赊的动作,微微偏偏了身,露出身后的言耀,“他是言耀,是我的爱人。”
怪就怪韩慕言和言耀身材悬殊,邓海赊刚才又太过激动,一时竟没有发现韩慕言身后还有一个人。
“邓爷爷好,我是言耀。”
言耀今日的穿着本就显得整个人乖巧,又配上他奶呼呼的嗓音,真的很难不讨老人家喜欢。
邓海赊笑得和蔼,整张脸上都堆满了皱纹,也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了,就将两人一道迎进了屋。
“来来来,慕言,小耀,喝茶喝茶,都是我自己没事种的茶叶,干净的很。”
老人家的关爱总是这么简单 ,总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毫无保留地献出去。
“啊呀,”邓海赊好不容易忙完了,坐在言耀他们对面,一脸满意地打量着言耀,“慕言,你眼光还真是好啊,小耀这孩子长得是真俊啊,我这看着心里就欢喜,你妈妈如果知道的话,也一定会喜欢的。”
“邓爷爷,你这话就有点歧义了,”韩慕言也丝毫不收敛,“难道,我长得不俊吗?我们这啊,叫物以类聚。”
“是是是,知道你小子长得俊,我以前也没少夸你,你就别在这争宠了。”
邓海赊满面红光,让人看着就知道他现在十分高兴。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一会儿,言耀感觉自己也插不上什么话,就找借口出去等了。
“邓爷爷,我母亲的墓,还在那里吗?”
韩慕言的声音低了下来。
“是啊,一直在那,我没动过,我每年都会去看她几次。”
邓海赊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事,神情明显没有刚才那般高兴了
韩慕言敏锐地察觉了邓海赊的情绪变化:“邓爷爷,当年的事,您还过不去吗?”
邓海赊端起一只茶杯,一饮而尽,颇有些借酒浇愁的意味。
第121章 少爷又调戏花匠了(23.)
“我其实一直在想,当年,我的动作若是能再快一些,说不定,你母亲就不会死了。”
“邓爷爷,这不是您的错,”韩慕言手指瞬间握紧,“如果没有您,我可能那时就随着我母亲一道去了,今日,我就不会好好 地坐在这里。当年的事只是一场意外,任谁也料不到。”
“我母亲是 意外身亡的,你无需自责。相反,也是您当年救了我,您也算是我的恩人。我母亲若是在天有灵的话,必定是不会怪您的。”
往事重提,两人的 情绪都有些低沉。
“唉,慕言,你还真是个好孩子。”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每当想起来,邓海赊的心里还是难免愧疚。
“邓爷爷,是您告诉我的,”韩慕言抬眼看着邓海赊,一字一顿道,“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是啊......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不要总是将自己困在过去,过去之事 已成定局,不可挽回,做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比起无法改变的过去,未来的千变万化更加值得上心。
执着于过去,就是愚蠢地固步自封;唯有未来,才更值得期待。
“慕言啊,你真不愧是苏酪的儿子,还真是像她。”
邓海赊也不愿意将短暂的重逢时光花费在这种事情上,立马转移了话题。
.........
“那邓爷爷,我就先告辞了,顺道,去我母亲墓前祭拜一下,正好,让她也见见他。”
韩慕言起身,柔和的目光看向背对着他们,站在门口的言耀。
邓海赊 和蔼的目光顺着韩慕言的目光,一道落在门口的言耀身上:“好好好,慕言啊,你们若是举办婚礼的话,一定要通知我,到时候,你邓爷爷我就是走不动道了,爬也要爬过去祝福你。”
韩慕言收回视线:“您说笑了,邓爷爷,真到那个时候,不要您来,我们可以把设宴地点定在您家院子,到时候,还烦请您给我们腾个地方。”
“哈哈哈,”邓海赊一听这话,更高兴了,“那感情好啊,我一定好好准备。”
外面已经下起了小雨,韩慕言拒绝了邓海赊送他,让他回屋去了。
“阿耀。”
韩慕言轻手轻脚地走到言耀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