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6)
与土地有重要相关度的, 还有另一个事情,那就是税收。
秦国虽打了十多年的仗,但实际上国库并不空虚, 甚至还挺富裕。灭了六国以后, 六国王族与贵族的财物, 尽数归入了秦帝国的国库, 再加上秦祖上的积累,所以秦的国库还算丰裕,不然嬴政也不敢一边修长城一边修帝陵,还一边忙着修设想中十分奢华的阿房宫了。这几样工程, 不仅人力投入极大, 财务投入更是惊人。
嬴政暂停皇陵修建一事,就能省下不少的钱财了。
财政上是不缺钱, 但税收的事,不仅仅是钱的事, 更是一种资源配置和调节的手段。
想起天幕讲清时,说到的雍正帝用过的改革税制的方式, 嬴政召来李斯,将自己心中的想法, 大致和李斯说了一下。
李斯抽了一口气:“您的意思是, 这人丁税就五年不收了?”
嬴政闭着眼睛, 点了一下头:“如今大秦人丁不够,所以须得让百姓们愿意生孩子,养孩子。有了土地,他们能获得足够多的粮食来养育孩子, 免去了人丁税,养孩子的胆子更轻了一些, 也能鼓励他们多生一些。”
如今这时候养孩子嘛,给口吃的,给个窝睡,就是养着了,养孩子最大的成本就是吃。若能保证口粮充足,生育意愿也会提高许多。
人口是什么,人口就是国民,就是构成这个国家的基本单位,若人口凋敝,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的各个方面。
新生的大秦,有人口千万,但相对于后世来说,真的是有些少了。
如此广袤的国家,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劳作耕种。
李斯沉思了一会儿,道:“此法确系能让人丁多一些,待过个十年,第一批新出生的人丁长成,陛下的皇陵也能征调到更多的民夫来修建。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现在的大秦确实缺少人丁,否则皇帝也不会把那些服徭役的民夫都遣回家了。
暂时停止征收了人丁税,但土地税还是要征收的。
但嬴政也十分大气,普通贫民先免了三年的田地税,但富有者的田地税不能不交,而且还交的不少。
嬴政大手一挥,直接免了两种重要税收,意味着这接下来三年里,国库的收入将会十分匮乏。
李斯担忧大秦新立,处处都要花钱,这国库就算是有再多珍奇重宝,也经不起这样消耗。
嬴政先签发了免税的政令,让人尽快传达到大秦各处。
至于李斯所担忧之事,嬴政嘴角露出一抹微不可查的笑容:“李相可还记得朕的‘仲父’?”
李斯讶异极了:“陛下说的是吕相?”
李斯上位之前,最受那时候还是秦王的皇帝信任的,就是吕相吕不韦了。
“正是,”天幕的解说,唤起了嬴政的不少回忆。
吕不韦是做了许多对不起他的事,但同样也教了他许多东西。吕不韦商贾出身,是个天生的商人,嬴政跟着他学了好些年,也对商贾之事,有些见地。
他知晓许多商贾所用的手段,明白他们最追求的便是利益。
本来嬴政觉得,农为国本,商贾一事到底更多的是投机取巧,所以要取农弃商。另外,在七国争霸时期,许多商人在各国之间穿梭往来,参与了不少政治之事,各国政治风云变幻的背后,都有这些商人的影子,而他们出手的原因,自然是“奇货可居”,想从中牟利。
其中最为成功的,应该就是吕不韦了。谁还能像他一样,“奇货可居”选中了一国国君呢?
但是天幕的话,给了嬴政一些新的想法。
商人或许不需要直接打落尘埃中,而是可以加以利用起来,这些人也能成为建设秦帝国的重要部分。
“仲父教予了我许多行商之事,先前,我对那些事有些不太在意,只觉得是商人的小手段。可如今面对着大秦帝国的新局面,我觉得,这些人也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李斯看着嬴政脸上的笑意,突然觉得,商人这个群体,怕是要倒霉了。
天幕讲过“重农抑商”的事,直接吐槽说抑商就是官方不作为的表现,就是想要把人们都束缚在土地之上,所以才在政策上打压了商贾群体。
嬴政思前想后后,将制定一部新《商律》的事情交给了李斯,并提了几个紧要之处:“涉及民生的粮食、布帛等物,须得商讨是以官方全权负责,还是可以下放部分权利给商贾,可进行贸易;对行商中的机巧手段之事,要进行明晰的规定,以助各地方官员决断此类案件;要对趁人之危、趁灾难等处境而发横财者,进行严惩;对了,盐铁这两项,须得官府专营,商贾不得沾手,违者重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