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沉默,他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晚年时,竟然会杀掉皇后生的女儿,逼得太子无路可退,逼得皇后不得不在丈夫与儿子中做出抉择,然后毫无留恋的赴死。
此时的刘彻,亦无法理解几年后的自己,为何会那般偏执,会做的那般决绝。
刘彻忍不住嘀咕:“怎么那时候就像疯了一样呢?”
顶着刘骜的皮囊,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时,刘彻也没想明白自己为何那般。
嬴政直接弄死了三个弟弟的事,也触动了李世民和赵匡胤。
李治识趣地闭嘴,没做任何评价,他知道弑兄之事,是自己亲爹的逆鳞,哪怕事实已经证明,他比大伯李建成还时候当皇帝,可是他依旧会眷念兄弟之情。
李世民确实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了。
对于杀了四弟李元吉的事,李世民没怎么后悔过,但是对于大哥李建成,李世民的感觉是复杂的,情势逼得兄弟二人兵刃相见,可决出结果后,胜者不会觉得多得意和开心,李世民相信,即便是大哥成了事,他也会像自己一样,被这件事的困住心神。
赵匡胤的感受,和李世民则完全不同。
如今已经十分了解赵匡义狼子野心的他,对于干掉这个弟弟,已经下了十成的决心。因为这个弟弟就是个祸害,即便是自己成功将皇位传给儿子赵德昭,这个弟弟也不会善罢甘休。为了两个儿子,赵匡胤也得出手。
对于嬴政那干脆利落的手段,赵匡胤也十分佩服,是他视为榜样的行动。对于贪心不足的人,就应该下手狠辣一些。
赵德昭很快注意到了赵匡胤的情绪变化,这些日子,赵德昭也发现了亲爹对二叔的杀意。不过赵德昭没说过什么。
赵德昭本身不恨二叔赵匡义,甚至还挺佩服他陪着自己父亲打天下的。可是听完赵匡胤说的北宋末与南宋初的屈辱之事,赵德昭对这位二叔的敬意,散的一干二净。二叔抢了皇位就算了,为了不能将大宋撑起来?为什么不能让宋像汉唐一样,一统海内?最后竟然嚷得大宋缩在南边,苟延残喘,也只剩下半壁江山。
对于亲爹像刀了作孽的二叔的事,赵德昭内心支持,但作为晚辈,他不好掺和到长辈们的斗争中去,所以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情。
至于赵德芳,这傻小子完全没有察觉到那汹涌的暗流,每天想的最多的是,如何逃一些功课,如何让父皇少给他布置一些文章和书,他宁愿多和师父学功夫。
朱元璋有些神色复杂看了一眼儿子,玄烨也是,隔着不同的时空,两个人这个动作几乎同步了。
朱棣倒是知晓了自己与朱允炆的恩怨,但现在老父亲已经决定把江山交给他了,所以他坦然的很,还冲着亲爹笑了笑。毕竟这大明江山,要不是他出手,估计不用等到朱祁镇,就直接腰斩,甚至断送了。
朱元璋看着他那滚刀肉一样的模样,心里又气又好笑,只能找借口骂道:“多大的人了,还这般嬉皮笑脸的,都要当爷爷的人了……”
朱棣笑得更开心了:“也只能在父皇跟前这般了。”
朱元璋还真是被他哄得没话说。
胤禛就不会有朱棣那胆子,还和亲爹开玩笑,他被玄烨看一眼,浑身就不自在起来。
玄烨也是想到了胤禛上台后,对不少兄弟出手的事儿。
虽然不像始皇那么干脆利落,直接把人都杀了,可是圈禁什么的,就是钝刀子割肉,还不如一刀来得痛快呢。
可是,玄烨也怪胤禛怪不起来,儿子们斗成乌眼鸡,不也是他造成的么?要不是故意在儿子之间玩平衡,想用皇位这根胡萝卜,去吊他们,他们又何至于变成那样呢?
天幕虽然没重点骂过,但玄烨也听到了耳光的响声了。
想了一会儿,玄烨有些干巴巴道:“历朝历代,都逃不过皇室内斗啊。”
胤禛道:“父皇不必忧心,您与裕亲王等伯父和叔叔,便是明君贤王的典范。”
玄烨听到这里,眉头果然松了一些,就他自己这一辈,确实还算和谐的。
至于缘由……玄烨的想法有些危险,他觉得是他爹走得早的缘故。
没了亲爹的他们,早早定了各自的名分,兄弟们又知足识趣,所以没人跟他争过皇位。
见亲爹没继续想自己和兄弟们的事,胤禛暗暗松了口气。
即便是如今,亲爹已经流露出了很明显的意思,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可胤禛那谨慎的性格,不待万事板上钉钉,是不会放松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