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听到回禀,正沉浸在国事的海洋中的他,轻轻挥了挥手:“不用惊动太后,就地斩杀就是。”
“是。”
“把人杀了后,记得把尸身送回去,顺便把他家抄了。”刘彻语气十分平淡地吩咐。
下面的人虽然心惊,但依旧按吩咐行事。
“陛下,许氏废后该如何处置?”下面的人问。
刘彻差点把许皇后给忘了,已在深宫多年,还能被淳于长那拙劣的花言巧语所骗,看来这许氏一家都不太聪明。
刘彻恰好不太喜欢这种蠢的,道:“继续让她在那里待着便是,难道还要重新迎回来做皇后吗?”
下面的人忙应了是。
淳于长的事,每半天就处理完了,王政君得到消息时,淳于家已经挂起了白布,而王政君是听到人来报丧,才知道自己儿子,竟然已经把外甥杀了。
王政君整个人都惊呆了,喃喃道:“他不像我儿子,我儿子不是这样的……我儿子不是这样的……”
刘骜虽花天酒地,沉湎酒色,可是他没有那么冷血残酷,连表弟都说杀就杀,那可是他亲表弟啊!
王政君在长信宫中悲恸不已,可王氏族人,这次却没有跑到她跟前来哭,让她给王氏做主之类的,反而都老老实实的,只想着赶紧给淳于长办完丧事,埋了了事。
对于王氏的态度,刘彻满意,看来这些天的敲打没白费,王氏总算是学到了一些,没有动不动就跑到王政君跟前搅事了。
刘彻不知道,王氏把淳于长的死,当成了是一次警告,是皇帝给王氏的一个恐吓:杀几个王氏,对皇帝来说,就像是杀鸡一样简单。
和王政君对王氏的提醒连着来看,就是皇帝在他们王氏背后,虎视眈眈地盯着了,要是王氏敢行止踏错一步,皇帝就要朝他们下手。
在这样的压力下,作为族长的王凤就直接病倒了,这比原本的发病时间还提前了一些。
刘彻听到外人来报,王莽果然如天幕所说的一般,衣不解带地在王凤病床前照顾,忍不住勾了勾嘴角,看来有些人,有些事,是改变不了的。这样也好,至少事情不会变得更坏了。
王凤病倒,对于刘彻来说,也是一个好事,王凤是王氏的领头羊,也是在石显败退以后,排挤朝中其他权贵的阴谋家,他一倒,王氏也就暂时没了主心骨,得乱上一阵子了。这也是他趁机剪除掉王氏的一些羽翼的好时机。
刘彻这边还没做什么大动作呢,王氏自己先乱了起来,可见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更有可能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想明白这些,刘彻也就不那么在意王氏的事了。
这一个多月里,刘彻殚精竭虑地忙活的事,就是救灾。
刘骜在位期间,汉朝各地的灾害频发,这程度让刘彻都怀疑,是不是刘骜这孙子当皇帝当得太天怒人怨了,所以上天降下这么多惩罚。
想到天幕都对这种说法,完全不在意,刘彻又觉得这应该和上天的旨意无关。
好在这些事儿刘彻处理起来还算有经验,在他的梳理整治下,一个多月后,各地灾情的情况都有所减缓,灾民的困苦也有了一些缓解。
刘彻略略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想起了文景二帝所实施的休养生息之策。
如今的大汉,也处于元气损伤不小的阶段,也需要休养生息来恢复国力。
武帝这个时候,一腔的以武立国的鸿志都被暂时埋在了心底,国家摇摇欲坠时,经不起更多的动乱和战争了,国力经不起那样消耗。
这一个多月的治灾工作,也让刘彻对朝中大臣们的能力,有了一些认识,按照之前颁布的旨意,干得好的,刘彻将其提拔起来,干得差的,直接降官贬职,甚至贬为庶民,永不录用为大汉的官员。
这些人里,就有不少靠着家族混日子的王氏子弟。
见皇帝连自己的外家,都那样下得去狠手,其他的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朝中被贬官被降职的人不少,空了许多官职和位置出来。
也有人以此为理由,为那些情节略轻的官员求情,刘彻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他已经想好了要改革官制,还要实行科举制度!
第221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29)
科举的事, 已经盘亘在刘彻心头好几个月了,在第一次听到这个选拔人才的方式时,刘彻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这种制度, 不仅仅是能帮助朝廷选拔有用的人才, 还能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