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的表情都有些奇异,王莽这人,真是越看越奇葩,乱臣贼子这个标签,属实是片面了一些。
李治有些迷茫道:“所以王莽哪一面是真的?”
李世民语气沉稳道:“哪一面都是真的,嘴上如何说不重要,重点是如何做的。”
大权独揽、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这些奸臣的做派是真的,但体恤民情、安抚灾民、简朴节约,也是真的。
“可是……天幕不是说了,他实际上是一朵黑心莲吗?”
即便不知道网络赋予白莲花黑莲花的意义,可根据字面意思,还是能领悟到几分的。
李世民对李治殷切教导:“那是他为官为臣的一面,对不同党的臣子来说,他就是一朵黑心莲,对刘氏皇族来说也是。”
“那我们该如何想王莽?”李治感觉自己有些晕乎了。
李世民微微摇头:“读史切忌代入一方,然后与之同仇敌忾,你可代入刘氏皇族看王莽,思考他的篡权方式,但也要代入百姓,看他如何体恤民情,收买人心。王莽这人,诚如天幕所说,就是一朵奇葩。因为他的复杂多面,所以才值得咱们多多去看去思索。”
他们权力中心的人,怎能将史书当传奇故事书看?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想起了天幕说的安禄山,与王莽所作所为,确实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收买民心一事上。
第207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15)
赵德昭思索了一番后, 忍不住对赵匡胤笑着道:“王莽此人,还真是有意思,值得琢磨。”
赵匡胤也认同, 顺口道:“你回头可以找人一起研究一下王莽, 最好, 能带你弟一起。”
赵德芳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 赵德昭则觉得,自己的弟弟,确实是很需要学习一下人情世故之类的课程,好好了解一下人心, 便爽快地答应了。
赵德芳回过神来才发现, 自己在自己的事情上,竟然没什么话语权, 真是欲哭无泪了。
朱元璋啧啧了两声,道:“王莽此人确实是有意思, 但未免有些旁门左道了,可了解他, 但不可学他。”
朱棣十分认同地点头:“此人亦正亦邪,却又十分合理地统一到了他一人身上, 确实是很奇特。”
世界上本就没有完全的好人, 也没有完全的坏人, 但是像王莽这样,好坏两面,都做到了极端的,确实是极为少见的。
“不过, 不知道天幕所说的总统,又是何种身份?听着倒是像皇帝一样, 要理国事的。”
提到总统这个东西,天幕又满满都是嘲讽,但若天幕对她们那时的国家满意,为何又会对一国首脑如此不客气呢?
朱棣有些赧颜:“这……儿臣还无法得知。但天幕提到了另一国,名为美国,或许这个总统,是美国才特有的?”
而且根据天幕的态度,可以推测出,这个美国与后世本国的关系不太好,若是睦邻友好的国家,肯定不是此种态度了。
朱元璋也眯起了眼睛:“难道……这个国家,与百年耻辱有关?”
刘彻的关注点全然不同,他才懒得去想,王莽到底本质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为什么会这样之类的问题,他只觉得,任何一个觊觎刘氏江山,任何一个对大汉的天下搞破坏的人,都是坏人。
王莽有一腔抱负?想要为这天下生民做点什么?那他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当个辅佐皇帝的权臣呢?他身为王氏一族的人,朝堂上本就没有别人斗得过他了好吧?对他来说,当皇帝和不当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他一在朝堂搞斗争,不就让本来不安宁的朝堂,更加动荡了吗?
被扎心戳肺管子的刘彻,可看不到王莽任何好的事。
【王莽对权力的痴狂,除了为获得民心,当起了圣人,对汉平帝刘衎的母妃卫氏一族的狠手,也看得出来;在对付卫氏一族的过程中,他不仅毒杀了自己的长子王宇,还逼死了敬武公主和梁王刘立等皇族,一次性搞死了数百人。这样大规模的杀戮,甚至不分身份和亲疏远近,惊到了许多人。王莽以“奉公忘私、大义灭亲”的说辞来给自己洗白。至于有多少人信了,就不得而知了。一面是做尽好事的圣人王莽,一面是杀尽异己的冷血王莽,这些多面的存在,都是一个目的: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力。】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王莽的面子功夫也是做到了极致,声望也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后来,汉平帝刘衎去世,主流观点认为刘衎是病死的,但也有人结合王莽对权势的迷醉程度,觉得刘衎是被王莽毒杀的,不同的说法都有一些人相信。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衎死后,王莽虽然立了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却并没有再拥立皇帝,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授意下,王莽直接成了“代皇帝”,他想当皇帝的野心,几乎是半公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