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点头:“杨家人确实德不配位,但这个德是指的德行吗?”
赵德昭便给弟弟细细解释器了这个德的含义。
朱元璋将茶碗盖上,发出“叮——”地一声,但他声音一下子就盖了过去,嗓门极大地问:“统治阶级?统与治,我能明白,这阶级是什么?”
朱棣尝试着理解:“阶级,是台阶与层级的意思?就像台阶有一级一级的,是因着高低的不同,这阶级的意思,便有相似之处吧?”
朱元璋看了看不远处的台阶,指着道:“若像那一般,统治阶级便是在上头,下面又是什么呢?”
朱棣思来想去,没想到合适的词儿,毕竟天幕说到百姓,也是用的阶层这个词,而不是阶级,说明百姓与统治阶级并不相对应。捉摸了许久,最后朱棣老老实实道:“对不住父皇,儿臣也想不出来,只堪堪想出一个‘被统治阶级’。”
第131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32)
朱元璋陷入了思索, 咕哝道:“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嗯……”
这个词确实有些简单粗暴,但是一时半会之间,确实想不到更加合适的对应词了。
“听着颇为白话, 倒是极好懂。”朱元璋略一点头, 算是认可了朱棣自认为的“胡编乱造”之词。
朱元璋将桌上的碗碗碟蝶都摆了起来, 然后将碟子上的点心, 集中到了其中两个碟子上,剩下的碟子只有一点点心渣。
朱棣这次算是看明白了,朱元璋演示的,是李隆基当政时期, 朝廷搜刮民脂民膏, 导致财富都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那些空着的碗碟, 便是受压迫的百姓。
事情还未完,朱元璋又拿起放在一旁的托盘, 将那些碟子分别放在两侧,很快那托盘便一翻倒, 所有的点心都跌落在地,两个装着点心的盘子摔得粉碎, 空着的那些碟子, 有些碎了, 有些幸运地完好。
那托盘翻倒、碗碟跌落碎裂的声音,让朱棣有点心惊肉跳。
朱元璋望着满地的碎片与滚落的点心,惋惜道:“可惜了。”
不知道是在惋惜那倾覆的国家,还是浪费的点心和碎了的盘子。
朱棣要上前帮他收拾捡起来, 朱元璋伸手拦住了他,然后自己蹲下*身, 一点一点捡起来,那些点心,也被放进了还未碎裂的碗碟中,只是已经变得脏污又难堪,不能入口了。
朱棣紧紧地盯着这一幕,心神巨震,那重新装上了点心的碗碟,就像是新一代崛起的势力。他们老朱的大明,不就像是砸了蒙元的碗碟以后,接住了这一摊江山的碟子么?若是朱家,不能将这天下财物,好好分配,亦将重蹈覆辙!
朱元璋收拾好,剩下一些碎瓷,等着内侍们来收拾,转头看到朱棣有些两眼发直的样子,便知道老四是有些领悟了,圆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玄烨捏了捏眉心,他总觉得,这百姓阶层与上层的矛盾对立,不仅是在指大唐的情况,而且也在讲满清,而且满清情形更复杂。
土地兼并、百姓流离失所、官员腐败、压迫底层……也是发生在满清的。
这一部分,信息量极大,李世民听罢,手中拿着笔,沉思良久,才下笔写字。
天幕所用之词十分新奇,但稍加思考也能理解,但天幕所言之问题,是李世民以前未曾直面的存在。
天幕说的,可是整个封建帝制社会的问题,不仅仅是他大唐一家的问题,是自秦汉以来,一直到清灭亡,每个朝代都存在这个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李世民也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明白民生的疾苦,可是他未曾深入到这一层过,未曾想到,这是一种社会,一种国家制度的顽疾。
到此时,李世民心中本有的许多疑问,也似乎得到了提示与解答,他脑中涌现出了许多想法与感触,所以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记下来。
李亨父子三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连小声交流都不敢。
虽然他们都觉得,此时的皇帝,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虽已年过花甲,却勃发出了一种年轻人身上才常见的斗志与生命力。
而高力士此时,也顾不上琢磨皇帝的字迹了,忙着给皇帝赶紧磨墨,或者随时眼疾手快给他换上纸。
高力士将注意力放在皇帝写的内容上时,才发现这时皇帝确实心思都回到了政事上,一扫先前沉溺于享乐中的颓靡之态,仿若是开元年间的皇帝,突然又觉醒了一般。不,也不能这么说,开元年间的皇帝,好像也没有现在这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