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看向赵德昭, 目光慑人:“昭儿,权力场上就是如此, 权力的争夺与推行政策不同。权力斗争更像是打仗, 战机出现得偶然且稍纵即逝。”
赵匡胤知道, 这个儿子没有自己的魄力与心性,不然也不会在赵光义手下翻不出一点浪花来。
小儿子是年纪小,心性不稳,不爱读书, 大儿子读书是够多了,道理也很懂, 就是做起事来不够干脆狠辣,他要狠狠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将他打磨出来。
赵德昭瞪大眼睛,赵匡胤给他的眼神,让他觉得十分具有压迫感,让他心都颤抖了起来。亲爹做事确实果决,不然还轮不到他们赵家做皇帝。可是他自认为跟亲爹差很远,做不到他那样杀伐果断。
赵德芳只感觉父亲和哥哥之间的氛围,变得紧张了起来,顿时也变得安生了许多,一肚子的话不敢说出口。
听到安禄山反了,朱元璋反而笑了:“该!你不好好做皇帝,就有人教你!”
想到李隆基沉湎美色,前朝朝政荒废,朱元璋就恨得不行。他太清楚了,当朝廷中腐败横行、杨国忠这等小人当道的时候,底下的老百姓过的会有多惨。
朱棣也叹道:“就是苦了老百姓了。”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如果是只冲着唐玄宗去还好,可是他们还破坏了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祸害了不少人啊。
朱元璋大剌剌道:“有杨国忠在,李隆基那样挥霍无度,下面的老百姓一样要过苦日子啊,又是修这个建那个,又流水一样花钱,老百姓的徭役和赋税不得蹭蹭涨?”
反正没有安史之乱,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也是苦不堪言的。
朱棣一想,确实有些道理。
在那种徭役赋税蹭蹭涨的情况下,老百姓们一样会失去田地,一样会妻离子散,说不上哪个更惨。再来上几场天灾什么的,啧啧,可能就要出现盛世之下也饿殍遍野的奇景了。
说白了最后还是老百姓承受了所有。
果然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父子两都十分感慨。
而唐宫内,响起了一片惊呼之声。原来不仅是李世民与高力士吃了一惊,那些正在偷听天幕的内侍宫女们,听到这里也惊呼出声。
安禄山竟然会反?!
要知道,安禄山可是十分得皇帝信任的,甚至还认了贵妃娘娘做干娘呢!这事儿确实是荒唐,安禄山可比贵妃大了十多岁,却认了这样的干亲,可贵妃娘娘确实盛宠,谁都想巴结攀附啊!安禄山认干娘,也表明了他伏低做小的态度啊!他怎么会有胆子反了呢?
许多人都忍不住惊讶,与身旁的人低低交流起来。
高力士是冷汗都出来了,安禄山会反一事,他也是没想到,毕竟李林甫帮着安禄山说过不少好话,表了不少忠心,安禄山自己也十分会放低身份讨好人,不说高力士,就连别的小太监小宫女,都得过好处的。
那个总是对皇帝和贵妃一脸谄媚的胖子,真的会反吗?
李世民一点都不惊奇,哪怕他立马回想起了安禄山在李隆基身边讨好的样子,想起了他还不顾年龄身份地位,各种像叭儿狗一样的行径。可天幕说安禄山会造反,那安禄山肯定会。天幕前面说的事,都和李世民在李隆基记忆中扒拉出来的对上了,有些事甚至李隆基自己都抛到了脑后,天幕却给挖了出来。
“大家……”高力士声音微微颤抖地唤道。
李世民举起一只手,示意他闭嘴,问:“先前,你说要好好查宫内一事,办得怎么样了?”
高力士忙弯腰回到:“回大家,奴婢已经命人关了各处宫门,还在排查各处人员。”
李世民微微扭过头,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问:“你没有给什么人递消息吧?”
高力士虽算是忠心,但也有他自己的私心,与朝臣来往颇为密切,先前就跟李林甫透露过不少消息。要不是有他这种耳报神,李林甫怎么能那么精准的摸清李隆基的心情和心思?更何况,天幕已经明说了,当初韩休当宰相一事,就是他提前透露给李林甫的。
高力士忙跪下道:“大家!奴婢跟在您身边多年,这等轻重还是分得清的,奴婢不曾递消息!”
天幕刚开始时,他确实还想递消息,可是被皇帝一吓,他那些心思就全没了。
“那就最好了。”语气听上去轻松随意,落在高力士耳中却重若千钧,高力士顿时身体伏得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