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的下场,让帝王们稍稍解气,但是还觉得不够。
嬴政冷哼道:“国运已然腰斩,人才尽数流失,李林甫活着时未受到一点苦楚,死后还能下葬,真是太便宜他了!”
想起那些被李林甫打压,甚至害死的良臣,嬴政又心痛了起来,前有于谦岳飞,后有大唐诸多人才,这些皇帝怎么回事?都不把能干活的人当回事的吗?
刘彻也觉得不满意,嘟囔道:“如此轻易放过了?”
刘彻感觉自己之前有点看错李隆基了,虽然这人开创了盛世,却一点都不杀伐果断,想必那盛世的功劳,有一大半都得感谢他祖宗。刘彻郁闷得直嘀咕,换他他能比李隆基做的更好!李隆基这厮就是占祖宗的便宜了!
赵家父子虽早已知道李林甫的结局,此时也觉得便宜了李林甫和李家。
“合该送他全族下去,让他们在黄泉路上做个伴。”赵德芳恨恨道。
传奇故事里不就有很多人死后下地狱的嘛。
赵德昭道:“李林甫死后的事,和李家都不是重点,你不觉得,这杨国忠模仿学习的速度太快了吗?”
李林甫死了是好事,可是他有个接任的杨国忠,就不是好事了,这杨国忠干起坏事来,比李林甫还熟练的样子。他那么做,真的是靠他自己想的吗?估计是看到李林甫用这样的方法害人,百试百灵,所以立马学过来用了吧!这人学坏的速度,令人心惊。
更为可怕的是,李林甫还主要在前朝活动,杨国忠与杨贵妃以及杨氏姐妹交好,手是能直接伸到后宫的!而且他与杨氏姐妹配合着,岂不是能做更多坏事?
赵德芳听了,忍不住抖了一下:“难怪你们常说,学坏很快。”
赵匡胤点头:“走正道很艰辛很难,但走歪路就是很快。为何读书辛苦,因为这是在走正道,走正道是不像走歪路那般轻松容易的,也不会让人觉得那般开心的。”
赵德昭深有同感,这话不仅适用于杨国忠,还适用于李隆基。
前面十几二十年兢兢业业,确实十分辛苦,但他堕落以后,就变得特别快。
赵德芳忙表示:“那我以后要好好读书,跟着夫子认真学习,不会走歪路的!父皇和大哥你们放心!”
赵德昭摸了摸赵德芳的头,说:“走正路不那么容易,但是当你走在这路上时,你的心里会感觉到走歪路感觉不到的开心与成就。走正路不容易,但收获也比走歪路要大。”
赵德芳点头:“我懂我懂!就像李隆基,要不是他后面走歪路了,大家就会记得他是一个圣明的皇帝,是个开创了盛世的好皇帝,而不是被骂昏君了。而且大唐也不会那么快就变得又弱又穷。”
赵德芳本想和弟弟说说,走正路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而满足感,可是想到他这年纪,又有些傻,说得再多他也无法理解,便将后面说教的话咽了下去,只道:“你说得对!”
赵匡胤也在一旁笑着点了点头,端起茶喝了一口,突然觉得这茶也不是那么没滋味,比酒多了几分韵味与甘甜。
朱元璋也愤愤不甘:“真是太便宜李林甫了!若是落到我手里,定然要将他碎尸万段!”
贪官奸佞给朱元璋留下的心理阴影,是一辈子的,他不仅恨本朝的贪官,也恨历史上的,传奇故事戏曲中的也能激发他的怒气。
朱棣忙给顺毛捋:“至少他已经遗臭万年了,和宋时的秦桧一样。这种人,受后人世世代代的唾骂,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
第119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20)
朱元璋十分不满地嘟囔道:“可惜了也不知道这李林甫到底埋在哪里, 不然我得把他拉出来鞭尸示众一番,和秦桧一起。”
朱棣顿时就语塞,自己亲爹还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做事方法, 看谁不爽就一顿酷刑下去。
“父皇, 人家都好几百年前的人了, 就算是找到了坟, 估计骨头都烂完了。再说了,李林甫做的事确实是万分可恶,可如果没有李隆基在后面纵容他,他也登不上那样的高位, 作不了那么多恶啊!”
朱元璋想了想, 觉得也是。
朱棣继续道:“这样的君臣,便是给我们后人以示警的, 唐王朝的后果,就是亲小人远贤臣的结果。”
朱元璋点头:“哪一朝的败亡不是如此呢?”
这些大道理, 稍微接触一些经济仕途的人,都听说过, 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想要做到太难了, 知与行之间, 距离太大了。
天幕说得对, 皇帝这份工作不好做,不是帝王的子孙,就有能力坐这个位置的,对继任者的天赋要求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