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握紧了拳头,喜欢音乐歌舞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他自己也十分喜欢,高兴起来也拉着大臣们又唱又跳的,打赢了仗还让突厥王来给自己跳舞。可李隆基这时什么大撒币行为?唱歌跳舞本为助兴,是抒发胸臆、表达愉悦心情的方式,李隆基他怎么就钻进去了?!怎么就把这事儿当成是主业了?
而且纳杨贵妃入宫,也是这个缘故吧?就因为杨玉环十分精通音律舞蹈,他爱这点,所以不管人家是自己的儿媳妇这事,直接纳入宫,册封成贵妃养起来?
果然皇帝不务正业的时候,就开始祸国殃民了。
这就是真正的玩物丧志啊!
嬴政表情显得有点一言难尽,不太理解这种乐师活儿,哪里吸引人。
刘彻更加不明白了,搞歌舞哪有打仗占疆土、将天下治理得更好,来的有意思?
赵匡胤深吸了两口气,才让自己平静了一些,同时也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这人也是天赋点在了写词上,当皇帝当得一塌糊涂,和唐玄宗一样奢靡浪费。
“这做皇帝,确实是不能太任性了。”书上有那么多无能君王,再加天幕对赵构、朱祁镇等人的解读,赵匡胤深深感觉到,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皇帝的。
赵德芳噘了噘嘴,嘀嘀咕咕道:“那当皇帝还挺没意思的。”
赵德昭忙捂住弟弟的嘴:“不可以瞎说!”
坐在你面前的就是个皇帝,还敢这样说?就算是亲爹你也不能这么放肆啊!这个小弟,被要求学那么多,是自找的。
赵匡胤示意赵德昭放开他弟的嘴,问赵德芳:“那你说说,你觉得怎么才有意思?”
赵德芳看了看哥,有些不敢说了,他哥也一脸爱莫能助。
赵德芳脑子里转的飞快,却想不出什么好的回答,只好老老实实道:“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才有意思。皇帝本是天底下权力最大的人,结果这也要注意,那也要注意……”
不仅要勤读书、学用兵,连吃喝拉撒都有规矩,吃不能偏好一种吃的,就像用人,不能治偏好一个人或者一个朋党,连喜欢女人都不能只喜欢那一个,要求还怪多的。
赵匡胤听着赵德芳的心里话,知道这孩子就是不太适合当皇帝的那种人了。
再看看大儿子,他正襟危坐着,看上去守礼得很,但估计对他弟的回答感到绝望了。
赵匡胤笑了笑,道:“又没让你当皇帝,你抱怨个什么劲儿?我们讲的是,在其位谋其事,皇帝也一样。李隆基坐着皇位,后期却对政事不上心,一心享受,所以大唐才会有安史之乱。”
赵德芳乖乖受教,想到不是自己被困在那个位置上,大大地松了口气,没一会儿就能笑出来了。
赵匡胤对这个儿子的心眼子也无语了。
赵德昭却听得出画外音,亲爹不让弟弟当皇帝了,这重担怕是要落在他身上了,一时之间,又兴奋又紧张,还有些害怕,心情十分复杂,又努力不让自己表露出来。
朱元璋这个贫苦人家出身的大老粗,就更加不理解李隆基了,唱歌跳舞有什么意思,就是个下酒的菜而已,没甚新鲜的,还不如杂耍之类的好玩。
朱元璋摇着头道:“这大唐开元虽是盛世,却还不如宋有钱,就那般挥霍,啧啧啧……”
对于朱元璋来说,还是钱亲一些,与其用来大撒币,还不如用来搞军队,搞火器,随便撒给那些大臣们,朱元璋他心疼得很。
朱棣觉得,自己亲爹那一脸心疼的样子,真像个土财主,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父皇,咱们还是先想办法搞钱吧,咱们大明如今赚的钱,还不如开元年多呢!”
第112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13)
朱家毕竟是泥腿子出身, 搞钱可不是他们基因里有的技能,朱棣也找了好些北宋与南宋的经济政策来研究,感觉可比军队的事还要麻烦。
朱元璋点头:“你说得对, 老四, 要是你也不精于此道, 咱们便看看朝臣中谁有这个本事吧。”
朱棣应了, 道:“虽不能精通,但也是要了解的,否则容易被人糊弄了去。”
搞钱的路子,可是最容易被钻空子的。
【这样的宴饮作乐时大撒币, 还只是李隆基挥霍的一个小小方面, 对后宫更是大方,赏赐钱不计其数。“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只是李隆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 为自己享乐做的常见小事;《资治通鉴》中写李隆基带起来的宴饮风气,“时诸贵戚竞以进食相尚, 水陆珍羞数千盘,一盘费中人十家之产”①。这些水陆珍馐都是要耗费人力物力去获得的, 都是民脂民膏转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