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虽常有传言说官家是太*祖临世,但也只是传言,今日才得到皇帝亲口承认,许多人激动不已。
赵匡胤头疼,“所剩时间不多了,朕还有许多事情要交代,你们先起来吧!”
于是所有人又都站了起来。
赵匡胤确实有许多事要安排,他曾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过赵伯琮听,但也只是想法而已,这两年多他安排了许多事,后人们只需要按照他的安排继续下去就行。
赵匡胤一进入工作状态,群臣们就习惯了。
最后,赵匡胤把自己对天幕的记录,交给了赵伯琮,让他好好研究品读,对大宋将来要如何走,十分重要。
事情交代得差不多时,赵匡胤总觉得还漏了什么,只是还没来得及想起来,就感觉一种胸痛胸闷袭来,使得他万全喘不上气,然后两眼一黑,直接晕厥了过去。
众人惊吓忙上前查看,却见皇帝昏过去不一会儿,发须肉眼可见地变得灰白,脸上的肉也瘪了下去,生出了许多皱纹来。
所有人大惊,要不是皇帝说了自己要走了,恐怕还以为这是有了鬼了。
赵伯琮立马主持起了大局,先命人将皇帝安置在塌上,又让人片刻不离地盯着。自己与众大臣商议后面该如何做。
“太子还是先登基罢!太*祖既已说明离开,便是真离开了,即便是还未曾脱离,以如今老朽的身体,如何继续治国安邦?您早些登基,太*祖也安心些!”
其他人觉得也是。
虽太*祖已安排好许多事,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于是宰相亲手写书昭告天下,皇帝将帝位禅让给了当今太子,即日起,太子赵伯琮便登基为皇。
赵伯琮看完后,觉得骈俪和谐,文采飞扬,十分满意,只有一点:“皇帝是太*祖一事,也得宣布出去。”
“啊……这……天下人不信该如何?”
赵伯琮道:“信与不信在他们,说不说在我们,难道你们还想将太*祖爷爷立下的不世功勋,按到赵构头上不成?”
众人忙说不敢。
赵构向金媾和的事儿,过去了快十年了,大家依旧记忆犹新呢!许多人午夜梦回时,还有些不敢相信,幽云十六州已经收回来了,而且中都改名为了京师,是赵匡胤亲自改的,如今那里可是北方贸易重镇,蒙古人金人要与宋做生意,都要去那里。
“所以,咱们须得将此事明明白白公开来,还要写进正史中。不可让太*祖爷爷的功绩,成了他人贴金的东西。”
“是!官家!”
此等消息一经公开,确实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和关注,不信的声音却极小,大多数人是相信的。
茶馆酒肆里,都谈论着太*祖降临一事:
“早几年前,我便和人都这样说,可许多人都不肯信,说是鬼神之事!啧啧……若非□□,我宋可还只有半壁江山呢!”
“我当初也这般说,只有太*祖那样的人物,才能创下此等功业来,等闲人比不上的。”
“定是上天垂怜,见大宋被占去了半壁江山,便让太*祖来了。这说明,我们汉人的江山,等闲人别想染指!”
“就是!我汉人的疆土,外族岂可肖想?太*祖临世于我宋人是吉祥福报,于外族人便是天罚!看看金人,如今只能缩在冰冷的关外!”
……
不仅民间议论纷纷,金、夏、大理、蒙古等国,都是松了口气,难怪宋突然那么猛,还真是太*祖皇帝来了啊!也幸亏他现在走了,不然各国还能存留多少土地,还不敢说呢!
他们不知,赵匡胤留下的规划中,便将他们都纳入了计划中。
宫中,皇帝的躯体晕厥过去好几个时辰后,终于醒来,赵伯琮等人第一时间赶到,却发现皇帝已经眼歪嘴斜,不太识人了。
“看来,是太*祖走了,赵构便出来了。”
赵伯琮本因年幼时的境遇而对赵构有些怨恨,可此时看到他这副样子,心中不满也消散了,只让人将赵构移到了一处幽静漂亮的偏殿中,又拨了一些强壮贴心的内侍去伺候。
这样做,不仅是恩怨勾销,也是皇帝做天下表率的做法。
只是太*祖离开,朝廷中依旧设灵堂,赵伯琮赵伯玖亲自跪在只放着一些衣冠饰物、笔墨纸砚等赵匡胤喜爱的常用的物品的棺木边。
二人回想起赵匡胤看他们的眼神,后知后觉那是老祖慈祥和蔼的目光。
不久后,岳飞、杨沂中等大将纷纷回到开封,都知道棺木中是衣冠等物,却都心甘情愿地行三叩九拜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