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若我们能完成,那咱们的子子孙孙,便不用害怕又有狼族南下,能安稳过日子!开封城中的人,也能像临安城一样,富足安宁,诸位同袍,可愿与我等一战!”
宋军明白此间缘由,战意依旧滔天:“为大宋而战!”
许多兵卒即便是不怎么识字,但明白了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后,没有一人觉得皇帝好战,反而觉得,若是能拼上自己一命,换来大宋百年甚至千年的安宁也是值得的。
岳飞给赵匡胤汇报军中情形,说起众将士早已磨刀霍霍,期盼着早日北上厮杀,从金人手中夺回国土,赵匡胤也是心中大悦。
“是岳将军做得好,让众将士都明白了,此战对我大宋江山的重要性。”
“官家过誉了,我也是按照您的意思在办。”
虽然天幕只提了一嘴思想建设,但赵匡胤立马就察觉到了一点的重要性。
军队中,每一个兵卒的战力固然重要,但士气也十分重要,若士气大振、冒死拼杀,打胜仗也没有那么难,但若是士气低落、军心大乱,那几十万的兵马也会像纸糊的一样,不然朱祁镇的土木堡之败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将士们因漫无目的奔袭了一个月,后又水粮不济了,导致所有人无心恋战,才兵败如山倒么?
提振士气一事,赵匡胤特地请教了岳飞,岳飞不藏私,只一句话便概括了:“要让将士们知晓,自己是为了什么在拼命。”
这一句话便让赵匡胤一下子想通了许多关节。
性命之于一个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但世间还有许多人,愿为家人,愿为好友,愿为心中所向往之事,豁出性命去。
要想让军中万人一心,要想让他们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厮杀,便要让他们心中生出那样一股意气来,让他们知道自己即便是死了,也是为国为家而死,是有价值的。
因此,三年前赵匡胤便在军改时,着重加强了这一事,令宋军每一个兵卒都明白,自己是在为守卫大宋而战,是为守护身后的家人而战,因为有他们防卫着大宋的前线,身后的家人朋友们,才能安心生活。
从此,当兵就不仅仅是为了那几两军饷,更是为了家国,为了亲人。
再加上当兵的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尊崇与敬意增多,也让许多人内心得到了满足,越发将这样一份要豁出命去的活儿,当成是安身立命的事。
岳飞此时,是发自内心地佩服崇敬皇帝,而且他觉得,皇帝做的这些事,是赵构做不出来的。
“官家,何时北上,您有决断了吗?”
赵匡胤沉思了一会儿,道:“按理说,咱们刚拿下开封,正是士气高昂之时,应当趁机追击金人之军。可是如今已是深秋,不久北地便要下雪了,我们大多数兵卒是南人,从未见识过雪,也未历经过寒冬,恐不适宜北地风物气候,反而影响了战力与士气。”
岳飞赞同道:“官家思虑有理。”
“你作何想法?”赵匡胤问。
岳飞拱手道:“我赞同官家所思虑之事,如今军营中,已经有一些自南而来的兵卒不适宜寒冷天气了,若是雪天打仗,恐怕更加难以支撑。我的想法是,今年先在开封练兵,我会安排他们先于寒风雨雪中训练且行军,并安排巡视一事,令他们见识各类寒冬境况,学习应对之法,待明年开春时,咱们便能北上。幽云十六州不像开封这般容易拿下,恐怕得花上一些年岁,才能彻底拿下。这第一年,便先让他们适应着,待来年打仗时,便能应付许多。”
赵匡胤点头:“你的安排十分合理。”
虽行军打仗之人,必然要适应各种极端情况,但如果莽撞行事,会增加许多没必要的牺牲,也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金人一直在等着宋军北上,结果一直等到秋叶完全凋零,等到大雪纷飞之时,宋军都没有动静,探子传来的消息差不多,就是岳飞在安排大军训练,韩世忠、张俊、杨沂中等,还有一些新冒出来的人才,都在他的安排下,带着人不是往雪山里钻,就是往冰河边跑。
这样一来,不仅让南方来的将士们见识到了北地风情的不同,也逐渐适应了这寒冷的天气,还将金人留在各地的暗桩和小股势力,都清除得差不多了。方便赵匡胤来年兴修路途、促各方经济。
金人还以为岳飞的抗金指挥使,只是担了个虚职,所谓的要夺回幽云十六州,也是放空话,松了口气后,顿时嘲笑起宋的软弱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