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在大臣们议论声越来越大的时候,朱元璋终于有了动静:
“传朕旨意,废殉葬制度!以后帝王与诸王的葬仪上,去除妃嫔与下人陪葬一项!若需要,可用泥塑人俑替代!”
众臣愣了一会儿,还是曹鼐第一个反应过来并应道:“是!陛下!”
曹鼐领旨后飞快地去草拟圣旨了。
大臣们都反应过来了:皇帝对天幕所言之事,都听进去了!其他的事情,如海禁、科考等,还需要商议计较一番,才能颁布新令,但这殉葬一事,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所以皇帝就直接拿这一条开刀了!
“吾皇英明!皇上万岁!”有人激动地喊道。
有了这个口子,就说明天幕提到的其他弊病,都有商议修改的地方!说明皇帝听得进去啊!
大臣们心潮澎湃,纷纷跪下,发自内心地赞颂:“吾皇英明!陛下万岁!”
朱元璋心中的郁闷难受略得纾解,道:“诸位先起身吧!”
大臣们都爬起来后,朱元璋才继续道:“北征一事,迫在眉睫,其余事等,待朕凯旋时再与诸卿家商议!”
“是!陛下!”
等曹鼐拟好圣旨,颁布下去后,朱元璋也重新骑上他的马,直接冲出皇宫,率精兵五万,前往大同方向!
第57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57)
朱元璋的钦点的五万精兵, 早已在城外等候。朱元璋一到,在举行了简略的开拔仪式后,众将士都随朱元璋出发!
根据天幕提供的信息, 七月到八月这段时间, 关外天气都不好, 时常风雨交加。于是朱元璋与众将商议后, 决定改换路线,放弃从居庸关出关,转道走紫荆关。如此一来,精兵的路线就主要集中在关内, 加上精兵良将, 且轻装便行,行军速度极快, 几日后就到达紫荆关。
这些天,朱元璋与将士们同吃同住, 一路都是自己骑马前行,哪怕准备了轿撵与车架, 却从未搭乘过。
“皇帝和传闻中不太一样,没有那么文弱!”底下的士兵悄声议论道。
“呵……说文弱都是好听的, 毕竟好像还挺会读书的, 之前说的是陛下文不成武不就呢!可是这一路行来, 陛下的功夫底子,比许多什么侯爷、将军都要好!”
“那便是有心人故意抹黑咱们陛下了?”
“不好说不好说,朝中的事,谁知道呢?”
“我瞧着也像, 否则,陛下为何一怒之下, 褫夺了那么多人的爵位?”
皇帝雷厉风行地采取了考较的方式,褫夺了一堆人的爵位,不少尸位素餐的王爵侯爷,一下子都成了白身。不少人家都想尽办法,想去哭求或威胁皇帝,拿回自家的爵位,可惜这段时间,皇帝忙得不行,宫中也加强了守卫,那些没什么大事的人,根本见不到皇帝。
也有人想走太后和皇后的路子,可是因“后宫不得干政”一条,两个人对前朝的事,根本没有什么指手画脚的权力。更何况,每次她们二人也不怎么能见着皇帝,就算见着了,还未提起爵位的事,就被皇帝一身的气势也吓回去了。
“如此倒也好,给咱们这些小兵小卒,誊了位置!”
“正是!哈哈……此次北征后,陛下必然大肆封赏!咱们遇上了瓦剌人,一定要狠狠多杀几个,说不得能混个侯爷当当呢!”
“可是,以后爵位怕是不能传给儿子孙子了。”
“那又如何,老子风光过,儿子孙子不跟着沾光?”
“就是!再说了,你媳妇都没娶上呢!想什么儿子孙子的?还是赶紧先立功,多赚些赏钱,好回家置地买房娶媳妇!哈哈哈……”
……
一路急行军来,士气依旧保持得不错,朱元璋甚是满意,对身边人道:“传朕旨意,出紫荆关后,一路直行到蔚州,到那边后进行粮草补给!”
“是!陛下!”
下面的人很快就传令下去,全军顿时精神一振:“本以为会在紫荆关补给粮草,不想是在蔚州?”
“蔚州是何地?能够足够粮草补充吗?”
虽然此次皇帝只带了五万人,但人马一起,消耗起粮草来也是十分可怕的。
“你们忘了?当初皇帝身边的王振,就是蔚州人,听说他贪污所得,全都藏在老家蔚州了。以王振这些年来贪污的家资,绝对够此次粮草补给了。”
“妙啊!真是妙!这样既不用消耗紫荆关守城将士的粮草,咱们在关内时,又不用携带过多的粮草,拖延前进速度,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