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渊到长安城外后,军队膨胀得太快,又没有多少时日训练,李渊纵然有心约束,却终究抵不过人性里贪婪的本能。
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做得太过,便默许了士兵的劫掠。
辛苦打战,总要抢点宝贝犒劳犒劳自己吧?
于是,长安代王所在之地东宫,便成了大伙最眼馋的地方。
代王听闻长安攻破的消息,整个人一个踉跄,木着身子瘫坐于地面,泪水扑簌簌往下落。
王朝末年的皇室能有什么好下场,远的不提,他们杨家代周的时候,难道放过了宇文家吗!
没有,宇文皇室一族,尽数被杀。
代王闭眼,仿佛预料到了自己的未来,任由泪水滑下,说什么清君侧举义旗,还不是自己想做皇帝。
虚伪至极,一群虚伪至极的混蛋!
喊杀喊打声自远及近,代王身边的侍从大多卷起包袱,随意抓起一把之前的财务就跑。
他只呆愣愣地看着他们慌乱惊慌的面孔,听着往日谄媚讨好的下人,嘴里极尽难听凄厉的咒骂,不过十三岁的他绝望又无助。
代王呼吸渐渐急促,两眼发红,陷入了极端自我厌弃与愤恨的情绪。
为什么他要生在皇家,他不想死,他才十三岁,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分明是陛下做的孽,缘何要他一个稚子承担!
“听说东宫的宝贝多得是,赶紧找。”
“哎,要我说,不如直接去问那个劳什子皇子,哈,人家自己家,不比你我清楚?”
“可是大将军有令…”
“管这么多干啥,乱军中死个把人很稀奇吗?指不定大将军还得感谢我们呢。”
代王恍惚,是幻听了吗,他留着泪痕无措地左右看看,却发现身边居然还有一个瘦弱文人。
居然有人没走!
不知怎的,力量恢复了些在他体内,他当即连滚带爬跑到文人身侧,死死拽着他的衣袖,身体不住颤抖。
而后才后知后觉意识到,这个人好像是他平日里他最不喜的老夫子——侍读姚思廉。
生死关头,平日里总是嘴甜表忠心的内侍宫女,一个个都抛下了他,却没想到是一直板着张脸的姚思廉不离不弃。
脚步声和说话声越来越大,代王瞅着姚思廉平静的面色,心中蓦然窜出些名为希望的火星。
他会不会不用死?
乱糟糟的士卒一哄而入,眼见就要争着抢夺宝物,谁料一道呵斥骤然传遍殿内。
分明已经年近六十,可姚思廉仍旧挺着背,稳着声线,以瘦弱之躯为代王挡下所有不怀好意的目光。
“唐公举义兵,匡帝室,便是让你们这般无礼的吗!”
第24章 救人
姚思廉的一番话震住了在场所有人。
犹有不甘心的士兵还想上前威胁, 被聪明人一把拦下。
没捅破窗户纸前还可装聋作哑,如今姚思廉一嗓子将事情明明白白摊在众人面前,若是此刻再对代王多有放肆, 事后被李渊知晓, 恐怕就要被推出来顶罪。
代王躲在姚思廉身后, 怯怯地看着士兵一言不发地退至庭院, 排列站立。
双方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姚思廉把吓得丧失神智的代王拉至身侧,牵着他的手,小心安抚,面上虽还平静, 内心却充满了无力。
代王的命决计是保不住的, 无非是时间长短罢了。
他日唐公登基,会放过一个前朝余孽吗?只消明面上好吃好喝供着, 暗中一杯毒酒便能轻易病逝。
作为文人,他有自己的风骨, 隋室无道,若有人能重开太平, 他欢迎之至。
但作为代王侍读,他有自己的私心, 对于这个自小聪慧机敏的少年, 亦心存怜惜。
他能做的, 便是在最后关头护上一护,如此也算全了他们二人的情分。
李渊得到消息后暗骂一声,随后匆匆赶来,连礼都没行全乎便跪拜流泪。
“令大王受惊, 都是臣约束不利,姚公大义, 非臣能及,实乃万分惭愧。”
“唐公也非有意,代王年幼,如今又受了惊吓,还请唐公容我等告退。”姚思廉神情淡淡,侧过身子避开了李渊的大礼,语气不卑不亢。
“姚公所言极是,是臣的疏忽,只是如今东宫已然不适合代王居住,不若将其迁往大兴殿后,姚公以为如何?”
姚思廉点头,随机带着红肿着一双眼的代王退下了。
李渊见人走远,这才垂眸起身,分明眼泪还是止不住,可他的眸子却充满了戾气。
若是再晚来一步,他塑造的大隋忠臣只怕要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