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情报以及算算时间,宋金刚应该快要到雀鼠谷了,而寻相,不出意外,应该会在霍邑等着他们。
李世民随意抓了个囊咬了几口,随后便将之放入马鞍侧边的小口袋,翻身上马。
一马当先带着众人再次出发。
武德三年,四月二十一,霍邑,夜。
在安排军队驻扎修整的寻相根本不会想到,不过短短七日的功夫,李世民便从柏壁一路追到了霍邑。
所以当他听到军中那熟悉的骚乱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崩溃的心情。
秦王,秦王,还是秦王!
这几个月来他的每场败仗都离不开秦王的名字,这几乎快成了他的梦魇。
他是神仙不成吗,还是这一路上布置的守军太过废物,居然就这么放任秦王一路追到了霍邑,都是干什么吃的!
寻相愤怒与崩溃交织,勉力组织队伍抵抗,却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李世民用他的大羽箭破开本就防御不严的敌军,一道口子自然而然出现。
接着便是亲率精锐骑兵反复冲阵。
寻相苦不堪言,好好的一个皇子元帅,做什么要学将军冲锋,就不怕出事吗!
李渊也是,居然也舍得自己的儿子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疯子,都是一帮疯子!
若是李世民能知晓寻相的内心所想,恐怕会止不住地大笑。
霍邑,可是当初起兵时他打得第一场恶仗。
地形也好,小道也罢,他都烂熟于心,寻相根本无处躲藏。
寻相终究也不过撑了一个时辰,便再也抵挡不住。
军队溃散,士卒根本不听他的命令,只顾着抱头鼠窜四下奔逃。
无奈之下他也只好跟着一道逃跑。
李世民打穿霍邑,一昼夜疾行二百里,抵达高壁岭。
见敌军四散,李世民横刀立马,犹如王者一般巡视着自己所打下的土地。
甚至还洋洋自得,李渊手底下的裴寂不通历史,不晓得马谡旧事。
可看来宋金刚手底下的寻相也不过如此,不通当下,不晓得他当年在霍邑的胜利。
短暂修整过后,李世民等来了早早收到消息,在浩州附近支援的刘弘基一部。
两方正式汇合。
有了足够的兵力留守霍邑,李世民不再犹豫,再次翻身上马就要夜闯霍邑前方的雀鼠谷。
宋金刚就在眼前,最终的胜利也就在眼前。
可谁知李世民刚想打马飞奔,听闻了这一路行军辛苦,看到了李世民部下疲倦劳累模样的刘弘基是大惊失色。
李世民日夜不休追了整整七日,甚至今夜还战了数回,早已马疲兵倦。
粮草步兵一个都赶不及李世民的步伐,如今他身边只有几千骑兵罢了。
更不用说,雀鼠谷狭窄险要沟壑纵横,到处是怪石嶙峋,地势南低北高,如何只能带着几千骑兵冒险?
李世民若要夜闯雀鼠谷便要仰着地势而攻,简直是险中之险,刘弘基几乎是以为李世民疯了。
如今已经退敌,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已经足够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死死拽住李世民的马辔。
“大王功效,于此足矣!”
“大王出兵前给出的承诺,如今已经做到,大王也该多顾着些自己的身子。”
“方今草创,敌可尽乎?”
刘弘基是真心实意这么认为的。
往前数数百年,自晋往后是永不休止的杀伐,一直到隋,才好不容易一统天下,却恍如大梦一场。
杨广接手的隋朝是如此繁盛,如此令人钦羡,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下一个太平盛世。
可谁又能想到,这个“盛世”只维持了短短十四年,天下再度分崩离析,陷入战乱。
生逢乱世,民生多艰。
大饥大荒,百姓易子而食,枯骨冤魂无处寻。
杀伐废篡,上位者争权夺利,屠戮城池,焚毁古都,轻易几道命令下去,背后却是数不尽的人命。
如此混乱的时局,四百年大汉一统是那么遥远,仿佛成了所有人心中可望不可及的美梦。
所有活得久一些的人,看惯了朝局动荡,皇室易姓。
从来只瞧得见分,不见合。
真的还会有下一个稳定的朝代吗?
便是跟随李渊起兵的刘弘基,也是从来不敢奢望的。
他盯着李世民,苦苦哀求:“大王,你这是何苦?”
“奔袭七日,如今又要追敌,大王的身体哪里还扛得住?”
话至此,刘弘基顿了顿,不由自主前进几步,压低声音说出了自己的,也或许是很多人的心里话:“大王,如今我们占据长安,又赶退宋金刚,这已是大功一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