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我人微言轻的话,我觉得我祝书或者出书,把我自己会的这些广而告之,我一点都不介意。
甚至会特别开心,如果大家都学会了那所有病人不就能够多得到一份保障了。作为大夫,这难道不是最开心的吗?”
刘安康虽然同意韩子瞻的话,但是对会产生的这个做法确实不敢苟同。
他们刘家能在这个镇子立足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着一手其他药馆都比不过的外伤治疗的方法。
他可以保证他们家治疗外伤的方子,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是这个镇子,其他医馆加起来都比不过的。
如果没有这一手,他们家也就泯然于众人了。
如果他们家像韩子瞻这么做,把他们一家子的绝学都免费无私的交给别人,那他们一家子可能现在就已经在喝西北风了。
有时候有些哲学并不是说是不想告诉别人,毕竟人是要生活的,人是要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如果没有一点绝学傍身,没有一技之长,那该活的多艰难啊。
就算是农民,他们也有自己的土地呀,他们作为一个大夫,如果什么优点什么特长都没有,那跟一个只会给人抓药的小药童又有什么区别呢?
反正刘安康打死他,他也做不到,把自己的家传给别人。
除非是那个人正儿八经拜他们为师,保证不判出师门之类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拜了师父,以后师父的养老送中这个徒弟是要负责的。
只有这样,只有有了道德约束,血脉联系,只有这种关系他们才能够放心的把他们的绝学给交出去。
虽然韩子瞻说的那些话,他能够理解也很支持,但是他们私心是做不到的。
于是刘安康问韩子瞻,“那你如果这么做的话,大家都学了你的特长,你拿什么立足呢?你在你的那个镇子,该怎么安身立命呢?”
韩子瞻勾唇一笑,“我的特长我的特长又不止只有这一个,我会很多呀。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一说法,再说了,如果真的能教会徒弟饿死师父,那就证明我还有的学呢。”
韩子瞻说的这些话,十分自信又无比笃定。
刘安康听的有些好笑,但是又不免有些认同他的话,毕竟能在心疾这一方面有所建树的话,其他方面应该差不了。
毕竟对他们中医来说心脏看不见摸不着,只通过把脉来确定来诊断,尤其是有些病人从小一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性的心疾,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其实都是束手无策的。
不过话说到这儿,刘安康有些好奇韩子瞻,他究竟会多少,又对哪方面特别有研究。
于是刘安康也就这么问了。
“韩大夫你说这话我相信,但是你真的是样样全能,没有什么特别长处,也没有什么特别短处吗?
如果真的这样,那你考不考虑收我这个徒弟呢?我是非常希望跟着你学习的,毕竟你刚刚也说了,别人会的话那就能救更多的人,岂不是满足了你的愿望?”
韩子瞻听的好笑,这个人想占自己便宜吧,还把话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一副打着为了自己好的旗号。
韩子瞻并没有打算说他为徒,毕竟两个人相隔实在有些太远,从这里到他生活的那个镇子,都得好几天的路程。
而且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大家族了,本来就有底子,他们在这个地方立足,其实也不差自己什么事,最重要的是韩子瞻并不确定在那个地方待多久。
而且他们那的冯大人一天不落马,他一天就安不下心在那儿当大夫,更何况他们这样子的大夫,其实现在已经不错了,并不像当初那样,只有零星几个人。
他药庐的那些老大夫,医术都不错,而且现在研究各个方面比自己要认真多了,自己的手扎都快被他们给研究透了,有他们在一旁教导周正,他放心的很。
不过仔细想想他这个师父做起来也有些不称职,正儿八经教导周正好像只有那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其余时间都处于放养状态,都是让他自己学,不过周正没有埋怨他这个师父已经很不错了。
作者有话说:
朋友一个电话,差点全勤就没了……
第125章 吃席
面对刘安康的问题,韩子瞻嘻嘻哈哈的拒绝了他。
刘安康也没有再多问,毕竟他能够看出来韩子瞻对于收自己为徒这件事,有些犹豫,或许是有什么事情就隔着他,不让他说吧。
毕竟他觉得韩子瞻这种什么都不计较,及时救人的大夫,都把方子随便给别人看了,根本就不会在乎多不多自己这么一个徒弟,但是他就是不答应说自己,唯独那一定另有隐情。
他仔细想了想,不收徒就不收徒吧,反正自己只是想跟他学习,当不成徒弟可以当朋友嘛,没事的话自己去找他,去他那儿帮个忙,然后看看他怎么给病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