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9年,孙权携传国玉玺于江东称帝,改国号为“吴”,称建元黄龙年份。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造福了整个江东百姓,使东吴成为三国中最为富饶的地方,亦是最为安居之地。
如此过了数年,诸葛亮前来江东求和,彼时诸葛亮已是疾病缠身,发色灰白,却仍是手摇羽扇,一副精明之相。
两人相见之时,诸葛亮笑了笑,只留下了一句话,“玉损人亡。”
孙权静默良久,缓缓道:“多谢。”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病逝在五丈原,几年后陆逊也去世了,张昭,程普,吕蒙早些年便已病逝,整个江东上下,曾经的老臣不见一个人影。
孙权老了,他的头发也已花白,却依旧像个青年人一样健康,他孤零零的坐在大殿之上,低喃的看着案角处剔透的玉印。
“师兄,我老了,最近有些事情总是记不太清,前几天我去看了看你,你和哥挨着,挺好,你旁边那块地是给我留的,我有点想你们了。”
大殿上空无一人,侍女们都被孙权赶了出去,他眯了眯眼睛,有些茫然的听着自己的声音沙哑的回荡在殿内。
“师兄,我守了江东四十年。”孙权无力的垂头坐于龙椅之上,轻抚着龙案上的玉印,喃喃道:“师兄,我有些撑不下去了。”
殿上有些阴冷,窗外的阳光被隔在梁柱上,打下一条条长蛇似的阴影。
殿内一片寂静,没有人回答他。
孙权愣了一会儿,抽了抽鼻子,疲惫的将手搭在额前,哽噎出声,“师兄,仲谋不想在守着没有你的江东了。”
案上玉印轻微的一闪,白光竟变得有些暗淡起来。
孙权愣愣的看着那玉印,直起身子,极其缓慢的将那玉印拿起。
手上几番颤抖,孙权瞪着那印上的大字看了许久,胸腔内突的发出一声急促呼啸,猛的抬手,将那玉印“砰!”的一声掷于地上!
顷刻间,玉印摔为粉碎!
孙权出神的看着地上的碎片,眸中带着些许轻松,慢慢坐在了案前。
玉印顶上的五爪金龙与印玺分开的一刹那,层层白光如波浪般缓缓荡开,漫延至整个大殿,那白光的中心,碎裂的玉印逐渐融化于光中,一点点,凝聚成一个顶上金黄的玉钟。
那玉钟在成形的瞬间轰然一震,霎时间,钟声四响,穿破了万里辽阔河山,缓缓回绕于整个三国大地!
“铛!铛!铛!”
三声钟响敲开漫天云雾,千万道阳光穿透云层的遮掩毫无保留的洒向大地,丝丝缕缕的打在殿前,刹那间,满堂金辉。
玉钟微一旋转,化为一道白光,轻飘飘的穿过大殿,没入天际。
轻小的浮尘飘荡在光束中,铺下了一地暖阳。
窗外鸟啼声悠悠划过,潜入安静无比的大殿,案前,孙权微微侧着身子,轻轻的趴伏在案上,白净的脸上画了道柔柔的阳光,双眼微微阖着,唇边,笑意温暖。
公元252年,东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一个帝王。
传说孙权逝世当日,天际有丧钟声传来,震响了整片大地,而那之后,孙权身边的传国玉玺,却也不翼而飞。
历史之外,一束白光缓缓落下,化为一金色玉钟落于青年手上。
施勋眼眶微红,轻轻摩擦着玉身,微微低头,温柔的轻触着玉钟。
“无疾印毁,无疾力散,王者始于无疾,终于无疾,王权有逝。”
伸手接过玉钟,河洛莞尔道:“此欲,乃王者无疾。”
“我知道了。”抽了抽鼻子,施勋抿着唇,声音沙哑,“生老病死,天道轮回。”
白光于手中柔柔散开,渲染了两人身形。
河洛手掌坚定的抚上施勋额头,沉声道:“师兄,我愿与你同生共死。”
——三国卷:亡者无疾·王权有逝——
第72章 战国一:鬼谷二徒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鬼谷子》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继春秋百家争鸣之后,各诸侯国逐渐由政治斗争转变为激烈的国土战争,其中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并称为“战国七雄”。
七国之间,因疆域财富等问题,各国间战争无数,在此之下,随着战争的烈度急剧上升,各国人才辈出,文者智,武者勇,百家游国进说,争相参与到这些大战之中,而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