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人,住哪里都可以。
“娘,这是不是不合适,三弟读书重要。我们娘三随便住住就可以了。”宋悠悠不好意思,来了就占三弟的屋子。不过让爹给景辉启蒙这个主意非常好。
“这有啥,你不是还要卖婆婆丁吗?屋子小了施展不开。老三这边有灶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鸡鸭猪粮食,我们给你放好,记得做给孩子们吃。”宋老婆子可没有眼皮浅,给女儿补身子,那猪还得养着,年底再杀。
“娘……”
“就这么定了,等我跟你爹商量,再给你盖三间房后,你再搬出来。”宋老婆子打算女儿推辞的话,他们老宋家绝对将女儿跟外孙养得白白胖胖。
他们母子三人行礼很少,几乎没有能穿的衣物。
“娘,不要给爹买棺材办葬礼,他真的没死。我们就在这里等爹来接我们。”傅景辉再次非常肯定地说爹没死。
宋悠悠点点头,“好,目前娘也不打算回小河村。”
就算是给孩子们保持一个念想,万一他真没死呢?
“来来来,让一下!你们那个旧被褥就不用盖了,换这些新的,景辉是男孩子就单独睡在书房。咋们家别的不多,就是棉花多,等天冷一些,娘再给你跟孩子们做棉衣。”宋老婆子格外高兴,女儿嫁出去两年,这可是第一次在娘家住。
不,不对,这不是娘家,这就是女儿的家,是回家。
“娘,谢谢您。”宋悠悠感激地说着。
“你是我闺女,谢什么?我刚刚让你嫂子杀了鹅,咱们吃炖大鹅。你们先休息一会,缺啥告诉娘,娘给你们整。”宋老婆子乐呵呵地说着,一边铺被子一边哼着小调。
第二十三章 截然不同的宋家人
“外祖母,我跟妹妹可以干活,不吃白饭。”傅景辉赶紧表态,不能让娘难做。
这算寄人篱下吗?应该算,所以他们要更懂事。
“外祖母,宝儿可以捡柴,挖野菜,不吃炖大鹅,吃窝窝头就好了。”傅宝听到炖大鹅就馋了,但是要当一个乖宝儿,不吃炖大鹅。
“瞎胡说,我们家不用孩子干活,顿顿都得吃好的,这样才能快点长大。等你们长大要是不干活,不孝顺你娘,外祖母就生气。现在乖乖地去睡一觉,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宋老婆子看两个孩子过分的懂事,忍不住有些心疼。
“谢谢外祖母。”傅景辉带着妹妹给外祖母行礼,然后开始睡觉。
刚刚到宋家,他们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也许是被子有阳光的味道,也许是宋家人的态度,让这对兄妹感动放心,居然真的睡着了。
听着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宋悠悠心落了地。
她赶紧去厨房帮嫂子们,到了娘家得懂事,否则就是让娘为难。
“嫂子我来吧!”宋悠悠见二嫂和面,赶紧去帮忙。
宋家二媳妇赶紧用手肘推开她,“不,不用,马上就好。你就别沾手搞得一手粉。”
“小妹你等会擀饺子皮,我们晚上包饺子,炖大鹅。再过一个时辰,爹与孩子们就下学回家吃饭。”宋家大媳妇笑容满面,在宋家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去自家私塾读书。
宋悠悠与宋家人接触越多,前身记忆就慢慢地记起来。她在出嫁前,全家人对她就尤为宠溺。
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地说着话,让从外归来的老宋头背着手笑起来。
“姑姑,是姑姑回来了。”
“姑姑!”
“还有表弟,与表妹。”
宋家的孩子一窝蜂地回来,赶到灶间非常有礼貌地集体行礼,“祖母好,大娘好,二娘好,姑姑好。”
看着娘家的侄儿侄女们,宋悠悠赶紧去拿花生糖,幸好上次去镇上买了一些。
“谢谢姑姑!”为首的宋大郎今年九岁,个子都快赶上宋悠悠,温文尔雅。
傅景辉与傅宝也起来与表兄弟姐妹们见面,哪怕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可宋家兄弟姐妹们无一人骄纵不理他们。
可见宋家门风严谨,孩子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
“都去净手,将功课做完。景辉过来,外祖父考考你。”老宋头听老婆子说这小家伙很聪明,不由得有了几分兴趣。
老宋头这个人,满腹才华却无科举之运,每逢科举不是生病,就是丁忧。
生生蹉跎了十几年,最后他主动放弃,开了私塾,平时作画,写话本子补贴家用,让宋家日子越过越好。
但是,中举始终是老宋头的梦,所以儿孙们必须要全部读书。
老大,老二读了几年,终究不是这条路,只好放弃。
现在老三小小年纪崭露头角,就等八月下场的。
傅景辉恭敬地跟着外祖父进了书房,有些紧张,但更多是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