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垒砖动土就要快多了,何家父子仨人,花了三天半,就把整个宅子的活都干完了。
他们干得快,江凌检查了没问题付钱也爽快,按照四天给算的工钱。
打扫完屋子后通了两天风,9月16号,江颜她们就搬进去了。
修屋子的钱是江凌一个人付的,但是房子却是大伙儿一块儿住,大家一致决定平摊这笔费用,再加上瓦片都是在村里收的,窗玻璃也是在何家兄弟的建筑队运来的二手货,算下来平均一个人花了不到五块钱,就住上地主老财家的青砖大瓦房了。
这可比跟那么多人挤在知青点要舒坦太多了,上厕所都不用排长队了。
还有单独的厨房,小日子别提多乐呵了。
“今晚咱们炖个蹄膀吧,正好还有不少干黄豆。”
“行!你做啥我们吃啥。”
傅承聿上次送过来的猪肉,一大半被李珍拿盐给简单处理了一下,挂在阴凉处风干,虽说现在出了伏天气已经没那么热了,但是肉还是放不住,即便挂在井里新鲜的最多也就能放个两三天。
如今过了半个月,排骨跟五花肉都吃完了,还剩下两个蹄膀没动。
现在大伙儿之间都熟悉了,伙食也不像在知青点最开始那样,饭一起煮,菜各吃各的,而是菜饭都放在一起吃。
一个月下来算算一共花了多少伙食费,再平摊到每个人头,女同志算一个人,江凌算一个半,像江颜带回来的猪肉,也是按照市场的猪肉价格换算的伙食费,以她这一篮子猪肉的贡献,接下来两个月江颜都不用交伙食费了。
原本江颜是不打算把这些猪肉也算进去的,毕竟她一毛钱没花,全是傅承聿拿来的,就当给大伙儿加加餐了,但是林兰她们没同意,大家住在一起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生活在一起,谁知道哪天才能回城呢?
所以该算清楚的还是要算算清楚,每天左右不过是拢共几毛一块的开销,别到时候为了这点嚼头闹出啥不愉快的就不值当了。
为了大家能融洽愉快的继续搭伙儿过日子,林兰半月前已经走马上任,担任她们宿舍的算账会计了!
只要是集体的花销都一律放在一起平摊,每天记账。
为此她还搞了个小账本,头两天试着算了下,然后拿去给江颜看,结果被江颜检查出好多算错的,那一个个红叉叉就跟批改作业似的,简直让林兰头大。
她高中毕业都多少年了,也就会个简单的加减乘除,能记得九九乘法表都算她还没把学的都还给老师,更别说这些个公式了。
这样不行啊,为了不辜负大家伙儿的信任,她破天荒的翻出江颜先前从废品站收回来的课本,从头开始啃数学书。
不懂的就问江颜,连带的李珍也重新拿起课本开始翻上了,一时间她们宿舍的学习氛围都空前地浓厚。
之前江颜带回来三套高中课本和一套初中课本,原先是想着自己留一套高中的,其他的都分给她们,正好俩人用一套,结果除了开始几天李珍跟林兰还翻了两页,后面几乎连碰都没碰,更别说崔雪跟唐倩了吧,她俩对‘学习’这两个字都避之不及。
虽小姐妹不领情,但这回搬家她依然把书一本不少的都拿来了,等两年后就知道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了。
逼人学习,天打雷劈。她不好意思逼崔雪她们学,但是逼她哥她好意思啊。
晚上吃过饭,江颜抱着几本高一的课本就敲响了江凌的房门。
江凌住在西厢房,她们五个住在东厢房的三个房间,崔雪林兰住一块,李珍跟唐倩住,余下一间稍小一点的江颜独居。
“干嘛?指望你哥考大学啊?”
江凌一开门就看到笑眯眯捧着书的江颜,心里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这丫头自己当书呆子就算了,还鼓动的她那几个小姐妹也天天下工了抱着书啃,没成想,现在竟然还跑来折腾他了。
他错开身让江颜进来。
江凌此时正在房间里捣鼓收音机,大队部的收音机坏了,马大胜听说江凌之前是机械厂的工人,就拿来碰碰运气,想看看他能不能修,能修当然最好,不能修就要抽空尽早拿去镇子上修,大队部就指着这台收音机天天早上播新闻呢。
其他机械厂工人会不会修收音机不清楚,但是江凌确实是会修的,而且手艺还不错,之前在城里都能接点小活儿补贴家用呢,这下可不就正好专业对上口了嘛。
修个收音机手表都不在话下,就是电视机的集成板,他也淘回来一块研究过。
听到江凌明显带了情绪的话,江颜心知他不是个爱看书的,平时就喜欢研究电子产品,但是不学习不行啊,离高考也没两年了,不抓紧时间把知识点抓起来,到时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别赶不上趟,被挤到桥底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