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569)

宣景:“那些退下来的兵有学识的不多,少数识得一些字,大多数目不识丁,还有他们的家眷。家里妻子也可以读书识字,孩子还小的时候自己可以教一教,稍微大些便能送去学堂。”

橙子园毕竟在郊外那么远的地方,那附近根本没有私塾之类的,即便现在橙子园生意好赚的钱多,但要是让孩子们去到最近的私塾也要走上许久,很不方便,如此的确不如就在村里盖好学堂,这样不仅孩子们能学习,大人们也能跟着脱离文盲。

谢恒想着反正孙茹心的事也不着急,就跟宣景一起去橙子园,等回来之后再说。

到了橙子园,请来的工人已经开始动工。

村长张柏看见谢恒和宣景过来立即迎了上去。

“侯爷还请了工人过来,多费钱,这么点活儿我们自己就能干了!”

谢恒笑起来:“你们是木匠还是泥瓦匠?造过几把椅子盖过多少房子?手艺有人家好吗?刮风下雨能不能挡得住?这要是正上着课屋顶被吹跑了,你们还得追屋顶去。”

张柏被谢恒的话逗笑,也不再推辞宣景的安排。

盖房子所需的材料都已经到位,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谢恒和宣景也都帮着搭把手,做点能做的事。

学习的书本都已经送了过来,谢恒在边上清点书本,时不时地给围观的孩子们讲讲书本上的内容。

大家听说谢恒是探花郎,那叫一百一千个佩服。

出来当兵的除了被应召入伍的之外,很多人都是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家里穷的读不了书也就罢了,稍微有那么点条件能读书的,也有许多人就是学不下去,也就更加佩服那些能读书读出来的。

尽管文官武将不和是大瑾国的常态,但其实武将们最初对那些能出口成章的文人也抱有敬意,只是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这些敬意和好感被部分文官的所作所为消磨殆尽。

围在谢恒身边的大都是七八岁的孩子,只有几个十一二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手里拿着看不懂的书本问谢恒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个字怎么念?那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一段讲得是什么……

比起都是文字的书,带插画的明显更得小孩子们喜欢。

谢恒想着回头自己可以让洛非白找渠道以最便宜的价格多买一些书,由浅到深,不能上来就是特别深奥的,从浅显易懂的入手才不会打击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要调动学习兴趣。

宣景在帮着做体力活,搬搬石头、扛扛木头什么的。袖子挽到了小臂上头,露出结实的肌肉,汗珠顺着并不夸张却线条优美的肌肉纹理往下流淌,看得谢恒口干舌燥,好想去摸一摸、亲一亲。

到临近中午,村里的女人们做好了饭菜带过来。饭菜按照荤素搭配装在大碗里送到每一个人手上。

一个年轻的姑娘端着满满一大碗饭菜送到宣景跟前,红着脸:“侯爷,先吃饭吧!”

宣景接过来,“多谢。”

姑娘笑了笑,抬手将鬓边一缕发丝别到耳后。

“我只识得几个字,都是我爹教的,他也就会那几个字。现在村子里有了学堂,我也能跟着学习了,多谢将军。”

宣景:“有那个心就好好学习,不要信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多读点书,将来受用不尽。”

“侯爷说的极是。”姑娘有些扭捏,好半天才拿出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这、这些都是我写的,我认识的字都写在上面,能不能请侯爷帮我看看写得好不好?”

宣景没多想,接过来看了起来。

不远处谢恒看着这一幕,挑了挑眉梢,放下手中的饭菜走了过去。

走到两人跟前,谢恒一脸笑意地对着那姑娘说:“想学识字?我教你!”说着又从宣景手中抽出那张纸,一边看一边点头,“倒是一笔一画,看得出写得很用心,不过从笔画痕迹看你倒插笔了。写字不是把这个字写出来就成,要想写得好看写得顺,那就要注意笔画顺序,来,我先教教你这几个字的正确笔画顺序。”

姑娘都懵了,看到谢恒这么热情这么细心,就呆愣愣地跟着学了起来。不经意地一偏头,瞧见谢恒俊朗的侧脸,顿时脸色爆红,赶紧转头认认真真地看着谢恒写,只是那脸颊上的红晕都已经快要蔓延到耳朵根上。

宣景眯了眯眼睛,瞧着谢恒主动又认真地教着那姑娘,饭也不吃了,就在边上看着。等谢恒把那几个字教完了直接起身把人拉走,留下那姑娘一脸错愕。

谢恒被宣景拉到远处一棵粗壮的大树后面,避开所有人的目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