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门口目送那一队士兵回去之后,谢斌才后知后觉地不好意思,“你说说!我们本来是去道歉,结果却叨扰侯爷那么长时间!还拿了人家的孤本回来!又麻烦侯爷派人送我们回来,这多不好!”
谢恒笑道:“若是将军不愿早就端茶送客了,兄长也该知道将军的性子可不是委曲求全的人。能跟兄长聊这么久就表示是人家乐意如此。再说宝剑赠英雄,这跟将孤本赠给兄长是一个道理!”
“就你会说话!”谢斌笑着,笑了两声后又感慨颇深地说道,“是啊,从前是真没想到侯爷这般见多识广,又如此好客,你别说,在外头可真一点看不出来。”
谢恒舔了舔嘴唇,瞄了一眼谢斌后说道:“我倒觉得将军并不是多好客,可能只是跟兄长比较投契呢!不过不管怎么说,人家待我们算是十分周到了。”
谢斌本来想说自己应该还没那个资格与侯爷投契,但很快又被谢恒的话给吸引了注意力,“哪里只是周到,根本就是热情。”自打跟宣景聊起来了之后谢斌脸上的笑意就没有断过,“改日我们还是请侯爷来家中做客,在侯府吃了两顿饭,总要请回来才合适。”
谢恒:“去外头吃不行?到锦屏馆去不就挺好的吗?还省事。”
谢斌笑着瞪了一眼谢恒:“请人吃饭还能图省事?你也忒不讲究了些,再说锦屏馆再好,也不如在家中宴请更显诚意。”
谢恒点头:“倒也是。”
谢斌:“你要是担心父亲会捣乱,那就抽父亲不在的时候便是。”
谢恒一笑:“还是兄长考虑周全,那改日就下帖给将军。不过还是等年后吧,现在年关大家都忙着。”
“也是,就算咱么有时间侯爷也未必会有,那就等年后再说。”
兄弟俩说说笑笑地往里面走,却没注意到些后门口站着的谢长青。
谢长青脸色阴沉,心中暗暗盘算着等冠军侯来了之后他一定要在侯爷面前好好说道说道这两人的不是!
一天天接近除夕,就在朝廷上下都在忙着年终祭典时,一个令人很不愉快的消息传入京中——潼谷岭附近出现大夏兵马。
潼谷岭属大瑾国土,但却不在整块的大瑾国版图上。大瑾国的国土接近六边形,相对完整,而在这个六边形之外,便还有一个潼谷岭。
这潼谷岭是当年大瑾国的开国高祖皇帝在建国五年占领。
潼谷岭本是无主之地,山野之地不好建造城镇,也不是什么交通要道,从政治和军事角度看都没有占领的价值。但有一年高祖皇帝到关外游历,就来到了潼谷岭,发现这里有许多奇珍异草、飞禽走兽,景致别具一格,是在大瑾国内没有见到过的景象,便将这无主之地占领,在最高的山峰上插上了大瑾国的旗帜。并派遣一队兵马常年驻扎在这里。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后面几代帝王都觉得潼谷岭这个地方十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愿意再派精兵良将镇守,便只从各军中抽调那些稍微上了些年纪的兵卒去潼谷岭。
潼谷岭的将领在发现大夏兵马痕迹的时候估计都得先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要上报的是还要先回忆一下上报的流程,毕竟除了老兵退役和新兵报道,潼谷岭跟外界几乎没有联系。
一大早上朝,群臣们便在讨论这件事。
上报的奏折上说只是发现了大夏兵马的痕迹,双方并没有发生冲突,也不知晓大夏兵马出现在那里的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潼谷岭确实距离大夏较近,但也并没有毗邻相接,所以大夏兵马没有理由出现在潼谷岭,甚至都不该出现在潼谷岭附近。难不成是大夏对潼谷岭起了心思?
朝臣们的意见主要分成两派。
一派是觉得没有必要太过重视,大夏不可能对潼谷岭这样一个在政治军事上都没有占领价值的地方起什么心思,就算起了又如何?这么一个地方让给他们又怎么样?还省得每年兵部都要跟潼谷岭核对要退役的士兵人数并及时补充。
而另外一派人则主张国之土地寸土不让。
两派人在朝堂上激烈讨论,谁也不让谁。
不过情况终究是跟以前大不同了。从前是鲜明的文武对立,文官都希望和平解决,能退就退,武将们大都半步不愿退让。可武将们嘴皮子都不如那帮文臣利索,每次朝堂辩论都说不过人家。也就是宣景在的时候还能与那些文臣辩上一辩,但可惜拗不过上位者一颗息事宁人的心。
武德帝一直没说话,闭着眼睛听朝臣们辩论,等朝臣们说得差不多了,武德帝才睁开眼睛,目光扫向下面众臣,看到谢恒时停了下来,想到刚刚谢恒好像一直没开口。